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4日 4.0°C-10.5°C
澳元 : 人民币=4.83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美韩“强刺激”加速朝鲜拥核,“后半岛时代”中国将再增战略包袱

2017-03-31 来源: 第一军情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应对半岛变局,防止半岛生乱生变,对于中国来说,不仅是紧迫的,而且还是长期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切实的准备。

第一军情作者:火火

就在萨德入韩进入倒计时的同时,关于朝鲜进行第六次核试验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不仅“证据确凿”,而且“时机准确”。据韩联社3月29日消息,坊间普遍认为,朝鲜即将于多事之秋的4月择机进行第六次核试验。一方面,朝鲜可能在中美峰会前先声夺人展现拥核决心;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后挑衅搅局,表达不满。韩美两国军方称:“朝鲜领导人只要下决心,就能随时进行核试验。”

美韩“强刺激”加速朝鲜拥核,“后半岛时代”中国将再增战略包袱 - 1

早在本月初,美国一家专事朝鲜问题的分析网站就曾披露,根据最新拍摄的商业卫星照片分析,一旦核爆炸装置和监控装置准备就绪,朝鲜就能在短期内实施第六次核试验。图片表明,自从2016年10月以来,朝鲜丰溪里基地的物资和装备持续发生变化。试验场的指挥设施、兵营和检查站的积雪都已被清除。在2月中旬,这一地域就出现了大型运输用集装箱或板条箱,在试验场坑道和建筑之间,有类似卡车在雪地上压过的车辙,表明有装备和物品被运往这些地方。

韩国《中央日报》报道,韩国方人士认为“朝鲜即将在第六次核试时有可能会效仿巴基斯坦模式,一天内进行多次核试验”,从而“向国际社会要求认可其为拥核国”。韩国报道中不经意的一句话,指出了半岛走向的一种可能,且概率极大,那就是朝鲜成为正常拥核国家,尽管获得国际默认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对此,美韩准备好了吗?中俄准备好了吗?世界准备好了吗?不过这些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朝鲜准备好了。

美韩“强刺激”加速朝鲜拥核,“后半岛时代”中国将再增战略包袱 - 2

对于朝鲜成为正常拥核国家的意志,无论是美国惯用的武力恫吓,还是中俄主张的和平谈判,以及中国最近提出的“双轨思路”,可能都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朝鲜拥核的决心。曾有朝鲜流亡高官称,朝鲜最高领导很想和美国接触,但美国表示在朝鲜明确表态放弃拥核之前,不会考虑这一选项。这意味着,让朝鲜弃核的唯一可能机会,几乎已经丧失。那么,这究竟是谁的责任呢?是朝鲜,还是美韩,今天看来已经不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及早对朝鲜拥核的“后半岛”时代进行规划,调整应对战略,以免利益受损。

或许,朝鲜会像巴基斯坦一样,拥核之后悄无声息的过日子,但这显然不太符合朝鲜的性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鲜一意孤行地推行拥核政策,本身就有显摆和叫板的意思,这也就不排除朝鲜以此作为砝码继续要价,甚至在统一半岛问题上会有新的欲望。当然,朝鲜拥核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可能导致美国核武直接进驻日本、韩国,那么,东北亚的乱局只会更乱,疙瘩更难以解开,充斥的火药味更浓,甚至还会引发核战争,如果是这样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暂且不论朝鲜拥核的利与弊,至少,朝鲜离正常拥核国家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

显然,我们需要重新制定半岛策略,要么与朝鲜站在一起,确保核武器的方向不会突然调转;要么就是继续联合国际社会,进一步施压朝鲜,让它做出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但是,从现实情况看,这两种方案的可实施性都存在不小难度。尤其是今天,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已被严重削弱了,当然,这主要是拜美韩的“强刺激”政策所致。曾几何时,有一个和平的六方会谈,就摆在大家的面前,可惜没人珍惜,美国也不予配合。半岛也从此走上了威慑——核试——再威慑——再核试的恶性循环。

美韩“强刺激”加速朝鲜拥核,“后半岛时代”中国将再增战略包袱 - 3

不出所料的话,我们恐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就是:一个拥核的朝鲜和一个部署了萨德的韩国。半岛的这种变化也许不足以改变世界格局,但是,中国无疑又多了一份战略威胁和战略包袱,而如何减轻这种威胁、甩掉这些包袱,无疑成为接下来我们的努力方向,以及调整“后半岛”时代应对政策的一个主要出发点!

今天的半岛南北,显然都已经成为了麻烦制造者,不管韩国的萨德也好,还是朝鲜的核武也罢,注定不会给它们带来任何安全,反而加剧了整个半岛乃至周边的动荡。应对半岛变局,防止半岛生乱生变,对于中国来说,不仅是紧迫的,而且还是长期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切实的准备。

声明:已发现多家媒体未经授权转发第一军情文章。为尊重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管理员开白名单。敬请配合!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