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9.0°C-14.0°C
澳元 : 人民币=4.81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12天前 来源: 大狮狮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年夏天,都有人让我推荐驱蚊产品,尤其是家长们,特别纠结于婴幼儿驱蚊产品的选择。要有效,又要安全。所以这期,咱们就来聊一聊,驱蚊产品的选择。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1


最大的忽悠---紫外线灭蚊灯!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2

想到“安全无害”的驱蚊方法,不接触身体,无化学物质,又没有异味的灭蚊灯,成了很多家长们的首选。每年夏天,这类产品在网络上的销量也相当可观。

但稍微做点研究你就会知道,科学家们早已通过反复试验证实了:

↓↓↓

紫外线灭蚊灯,没用!

举例:在1997年佛罗里达的一项实验中,紫外线灭蚊灯亮了一晚上,共电死10000多只飞虫,而其中8只是蚊子,比例仅是“万分之八”!而灭蚊灯杀死的绝大多数飞虫,是对人类无害的益虫。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3

相关文献大家可以去搜,比比皆是,不逐一列举了,几个比较经典的如下:

Nasci, RS, CW. Harris and CK Porter. 1983. Failure of an insect electrocuting device to reduce mosquito biting. Mosquito News. 43:180–184.Frick, TB and DW Tallamy. 1996. Density and diversity of nontarget insects killed by suburban electric insect traps. Ent. News. 107:77-82.University Of Florida, Institute Of Food & Agricultural Sciences, 1997. "Snap! Crackle! Pop! Electric Bug Zappers Are Useless For Controlling Mosquitoes, Says UF/IFAS Pest Expert" Accessed September 4, 2012.

蚊子,对紫外线,根本没兴趣!

大家应该都有常识:蚊子很少在白天叮人,基本都是关了灯,蚊子才会开始“行动”。所以答案很明显:咬人的蚊子,根本就不喜欢“光”,又怎么会被紫外线灯所吸引呢?

紫外线灯可以捕捉到的蚊子,其实是“摇蚊”。摇蚊不吸血,只喝植物的汁液。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4

摇蚊在白天活动,紫外线灯在夜晚发出的光让摇蚊误以为天亮了,最终聚集在灭蚊灯附近,不小心被灭蚊灯电死。但这让人们错误的认为吸血蚊子也喜欢紫外线,其实是个大大的“冤假错案”。

蚊子为什么能精准的找到人?主要是因为人体产生的三个物质:↓↓↓红外线,二氧化碳,气味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5(上图是黑夜中人体所散发的红外线)

蚊子就是凭借红外线,二氧化碳,以及气味,来精准的找到“目标”的。而在找到目标之后,蚊子会根据“气味”做最后的确认---然后,就开始叮咬了......

可能用过紫外线灭蚊灯的人会有这种经历:室内“没人”的时候,灭蚊灯可能会捕捉到几只蚊子,这不是因为紫外线,而是灯管所散发出的热能和红外线。但是,蚊子选择人的优先级远高于灭蚊灯。但当人和灭蚊灯在一起的时候,灭蚊灯散发出的微量红外线就被人体“秒杀”了......这也是为什么,当人和灭蚊灯在一起的时候,灭蚊灯就立刻失效的原因所在。

现在市面上也推出了一些号称可以释放二氧化碳,模拟人体热度等等的“升级版”灭蚊灯,但是无论原理是什么,你只要记住一点:

↓↓↓

只要人,和蚊子,在一起,

神马灭蚊灯,立马变浮云......

因为灭蚊灯做的再厉害,

也不可能比人对蚊子的诱惑更大,

这逻辑很简单。

2019年4月那会,曾经有好几个厂家找我做灭蚊灯的推广(那个时候我还没研究过上文这些,就开始傻傻的让评测员测试效果),果不其然,几个样品试过之后,没有一个真正有效的!

↓↓↓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6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7

理论结合实践证实,

灭蚊灯,

真心没什么卵用!

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一句:紫外线灯是对人体有害的,尤其是眼睛,所以,切记不能放在离床太近的位置,也要避免直视发光的灯管。有些厂家甚至宣称灭蚊灯还能做小夜灯用??......真的是害人不浅!

至于驱蚊手环之类的有多鸡肋,这个可能不用我多说了,百度下,多少试验证实,买这东西,纯属是交智商税。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1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驱蚊方法呢?

至今为止,通过反复临床试验证实,最有效的驱蚊产品,还是直接“皮肤接触式”的。

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人工驱蚊成分为:

↓↓↓

DEET(驱蚊胺),SALTIDIN(羟哌酯)

1. DEET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9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10

说到驱蚊胺DEET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DEET于1953年研发,并于1956年投放市场。目前,DEET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相关研究最多的人工驱蚊成分。安全性高,在全球众多国家受到广泛认可。有些销售驱蚊产品的商家为了能够突显自己的产品成分有多天然,甚至大肆强调产品不含“驱蚊胺”,以此为卖点,不免有失偏颇。

关于DEET的负面报道也不是没有,比如有报道称DEET对儿童有危险,可能诱发脑炎等。但是,平心而论,考虑到巨大的使用“基数”,这些病例的发生比例可谓“极低”(迄今为止,全世界仅报告了17例可疑病例),大家注意,均为“可疑”,但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一定和DEET的使用有关。其中还有3例和使用不当有关(包括口服DEET,反复高浓度使用DEET)。

参考文献:Briassoulis G, et al. Toxic encephalopathy associated with use of DEET insect repellents: A case analysis of its toxicity in children. Hum Exp Toxicol 2001;20:8-14.

但是,DEET并不是“完美”的。

DEET驱蚊剂有公认的几个“短板”:

1. 气味难闻;2. 用在皮肤上会有粘腻的感觉;3. 可能对部分人的皮肤有一定刺激性;4. 会溶解塑料制品;5. 达到理想效果的有效浓度较高,一般为30%;

2. SALTIDIN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11

我们再来看下第二个成分:Saltidin(羟哌酯)。又被称作:Icaridin(埃卡瑞丁)或Picaridin(派卡瑞丁)Saltidin是由拜耳公司在1980年代开发的,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澳大利亚和2001年以来在欧洲公开使用。它已在50多个国家/地区注册为驱蚊活性成分。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Saltidin作为预防疟疾的首选驱虫剂。2001年,它于2001年在环境保护署(EPA)进行了注册。在2005年,疾病控制中心(CDC)在其推荐的用于预防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驱虫剂清单中增加了Saltidin。2012年11月5日,Saltidin通过了中国政府机构严格的对比测试和审批,完成了证实登记,成为在中国获批可以正规使用的驱蚊剂成分。Saltidin和DEET的作用原理类似,都是通过暂时破坏蚊子对人体的感官,从而导致蚊子无法将人体识别为吸血的目标。Saltidin和DEET在驱蚊效果上来说,可谓不分伯仲。

但Saltidin和DEET相比有明显几个优势:

1. 无气味;2. 无粘腻感;3. 致敏性极低;4. 不会溶解塑料制品;5. 所需浓度较低,一般为15-20%;

6. 经皮吸收率极低,代谢快,无残留;

7. 抗光抗水性好,在日照以及水中和大量出汗的情况下几乎不影响驱蚊效果;

8. 自上市以来在全球没有收到过任何一起有关使用风险的投诉。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让Saltidin成为继DEET以后,最为广泛认可的人工合成驱蚊产品,尤其是无味,低致敏性,浓度低,无残留等特点,让它成为国外很多家长给孩子的驱蚊剂首选。

举例来说,加拿大政府官方建议:推荐DEET做为成人驱蚊剂使用,而Icaridin(Saltidin)作为6个月到12岁的儿童驱蚊剂使用。

↓↓↓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12

Saltidin很难通过人体皮肤吸收,吸收后会迅速排出体外。

实验证实:

Saltidin在24小时内,约10%的剂量被人体皮肤吸收;而DEET的研究报告显示最高吸收剂量为56%;

在最初的24小时内,Saltidin被人体吸收的部分有超过94%的比例以代谢产物的形式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不会积聚在皮肤中。对于DEET,在5天之内,被人体吸收的部分排泄比例仅有50%左右,并且在皮肤中依旧可查到残留。

我们不能依此判断,DEET存在安全隐患,因为就像化学防晒也会被人体吸收一样,真正的毒性还要看剂量,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吸收和代谢方面,Saltidin的表现更为优异。这意味着,

参考文献:

Review of the biodistribution and toxicity of the insect repellent N,N‐diethyl‐m‐toluamide (DEET)Philip J. Robbins & Martin G. Cherniack. (2009)

Krieger, R. Hayes’ Handbook of Pesticide Toxicology. (Academic Press, 2010)Report of the Fourth WHOPES Working Group Meeting — Review of: IR3535; KBR3023; (S)-Methoprene 20% EC, Pyriproxyfen 0.5% Gr; and Lambda-Cyhalothrin 2.5% CS. (2000)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1

所以,今天,我想推荐给大家一款以Saltidin(Icaridin/Picaridin)为主要成分驱蚊产品---蓝鲲驱蚊液。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14

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驱蚊液这么多,为什么我会推荐给大家这一款?

第一,因为它“正规”!

如何判断一款驱蚊产品是否正规?

第一步:请认准包装上的“农药”字样!↓↓↓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15

2017年6月1日,新《农药管理条例》证实实施。将农药由农业,工信,质检,工商多部门管理变更为农业部门同意管理。《条例》规定:预防,控制蚊,蝇等有害生物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属于农药管理范畴。在国内销售须经过相关权威机构测试并通过部位审核才能上市销售。

所以,请记住:

要想知道你所购买的驱蚊产品是否正规,

在包装上寻找“农药登记证号”,

这是第一步!

第二,产品须印追溯二维码

消费者扫码可查询产品的合规信息,2018年6月1日起,无二维码驱蚊类产品皆属于违规:

↓↓↓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16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17

第三,有效成分Saltidin(羟哌酯)

它使用的有效成分,正是浓度20%的Saltidin(羟哌酯),成分优势和安全性上文皆有论述,这里就不重复了。

↓↓↓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18

第四,功效有保证。20%的Saltidin,可以持续驱蚊7小时,这个剂量也是大多数国家建议的使用量。市面上有些标注使用Saltidin的产品驱蚊产品,含量不足15%,也会让效果和持续时间大打折扣。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19

这里,想说一句产品包装上的“微毒”标注,因为估计我不说,很多人一看到这个“毒”字都会“吓一跳”。呵呵,先别慌!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20

在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有5个,分别是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但是,压根就没有“无毒”这一种!也就是说,只要产品归属农药管理范畴,它都必须标注这个“毒”字...(囧)。安全性的最最最高级别,就是“微毒”。急性经口检测,这款产品毒性极低,仅为LD50,只有食用盐的一半!换句话说,食盐要归农药部门管,它也得标注“微毒”才行。所以,大家大可不必看到“毒”字就惊慌。

我们可以看下相关检测报告:

↓↓↓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21

最后,再说下大家普遍在意的一个问题:

(孕妇/婴儿)是否可以使用驱蚊剂?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孕妇用驱蚊剂,肯定不如不用好。但我想打个比方,化学防晒霜的成分会被人体吸收,但为什么还是建议大家使用防晒霜?因为不用防晒的危害性往往更大。我认为孕妇用驱蚊剂,也是同理。比如在蚊子能够传播的疾病之中,最典型的Zika(寨卡)病毒感染孕妇后,会导致婴儿的小头畸形,和发育迟缓,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缺陷。所以,很多国家是鼓励孕妇使用驱蚊液的,当然,要看成分。而Saltidin的官网上明确指出:“孕妇适用”:

↓↓↓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22

但是,一些产品生产厂家,有可能会抱着“保守”的态度,建议孕妇不要使用或者遵照医嘱---这也可以理解。

比如蓝鲲驱蚊液上面,也标注了“孕妇禁用”。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23

对于婴儿是否可用这一点,我查阅了很多相关文献,有些声称3个月以上婴儿可用,有些是4个月,有些是6个月。所以,保险起见,我建议大家只给6个月以上的婴儿使用。

产品亲测

身在澳洲,已经是深秋,没法给大家亲测产品效果,所以,让平台的评测员为大家试了下,下面是评测员的真实反馈,供大家参考。


产品好不好?我们替你验过货!

网名:怡然轩主

(大狮狮平台团品御用评测员)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24

住在南方的北方大嫚,

热爱生活,实事求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有幸入选大狮狮测评团,

和大家一起探寻更多好物~

试用产品:蓝鲲驱蚊液

本期要评测的是蓝鲲驱蚊液(老粉对它应该不陌生,这次换了新包装)。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25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26

样品一拿到手,就看到包装上清晰标注着“有效成分及含量:羟哌酯20%”、“微毒”字样,还有农药登记证号、生产批准证书号、产品标准号和溯源码,让我们用得明白安心!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27

一瓶蓝鲲驱蚊液有50ml,很贴心地配了2个盖子,外面是大瓶盖,喷头处还有1个小瓶盖。可以防止小宝宝独自拿到手里然后顽皮打开外盖、啃咬里面的喷头甚至误喷到自己的眼睛嘴巴。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28

要说防蚊真的是夏日刚需,带小禾出门时一个不留神,脸上就被咬了3个包,这都两三天了还没消下去!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29

所以从驿站取到蓝鲲驱蚊液,我立刻就给他喷上了!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30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31

喷雾很细腻,喷出时的味道比较轻微,小孩子不会排斥的程度,而且喷上之后皮肤不会留下异味。但是注意不要对着眼睛和嘴巴直接喷洒喔(小孩子脸部使用,可以先喷到成人手掌,再轻柔地在小孩脸上拍匀)~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32

全身喷好之后,小禾就穿着短袖短裤在户外嗨起来了!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33

从下午玩到傍晚,整整3个小时,准备回家时我仔细检查了他身上,没有新增任何蚊虫叮咬红包,这驱蚊效果很可以呀!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34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35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36

为了更准确地验证蓝鲲驱蚊液的驱蚊效果,我决定再试两次。

小区绿植很多,下雨天蚊虫更是嚣张,搁平时我肯定长袖长裤长袜武装整齐才敢靠近绿植附近。今天下午为了评测,我直接穿裙子拖鞋出门了。胳膊我没有做任何防护,双腿和脚丫则都喷上了蓝鲲驱蚊液,然后就在小区绿植附近开始转悠了。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37

蚊子果然很多,没多久,胳膊上就被咬了4个红红的包,我甚至还拍死了一只吸饱血的蚊子......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38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39

评测我是认真的,连晚饭也在小区凉亭里吃的,就是为了看蚊子来不来叮咬我喷了蓝鲲驱蚊液的腿和脚丫。要知道平时这两处可都是蚊子最喜欢“下口”的地方呀!

结果从下午三点等到晚上八点多,5个多小时,没有任何蚊子叮咬发痒的感觉,回到家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双腿、脚丫一个蚊子包都没有!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40

第二天还是雨天,这次我左腿没做防护,右腿喷上蓝鲲驱蚊液,继续去户外。没喷蓝鲲的左腿一会儿功夫就被咬了好几个包,而喷了蓝鲲驱蚊液的右腿则完全没事!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41

三次实测证明,蓝鲲驱蚊液的驱蚊效果真的非常不错,驱蚊时间也比较持久,妥妥的夏日必备驱蚊产品啊!6个月以上的儿童也能放心用!强烈推荐给大家!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42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43

闭坑!选驱蚊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有这个“标记”,才安全(组图) - 42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