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4.6°C-16.7°C
澳元 : 人民币=4.85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2022-12-17 来源: 懂球帝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有人说,足球是现代的微型战争,是这个和平年代里,人们了解战争的最佳窗口。

球场如战场,时空争夺,攻守博弈,球员和教练,便是绿茵场上的将帅。球场上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双方技战术的比拼、体能的对抗,更是心理与智慧的较量。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1

足球场上的36计,可以是主教练的一种战术、一种战略,也可以是球员的小计策、小花招,甚至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盘外招。毕竟,足球不止是打打杀杀,更是尔虞我诈。

【三、攻战计】

①打草惊蛇

当敌人实力尚未完全显露,而将其阴谋深藏时,绝不可轻敌冒进,应先从各个方面探明其锋芒所在。

打草惊蛇是指在敌情不明时,先进行试探性佯攻,诱使对手暴露真实状况,反复侦查、探听虚实后再采取行动,以防落入陷阱。“打草”是为了借此了解“蛇”的位置、力量和动向。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2

还是2002年那场臭名昭著的韩意之战,东道主一开场便祭出杀伤性战术,以此试探裁判的判罚尺度。在发觉主裁判莫雷诺也是“自己人”并且意大利缺乏“血性”后,韩国人愈发肆无忌惮。

肘击皮耶罗、蹬踏加图索、推搡挑衅托蒂、脚踢马队头部、剪刀脚放翻赞布罗塔、打得科科头缠绷带血染赛场……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3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4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5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6

终场前,被“打”懵了的意大利出现致命失误被对手绝平,接着又在加时赛少打一人的情况下惨遭金球绝杀。

2010世界杯决赛,为了限制西班牙的流畅传控,荷兰用接连不断的犯规把比赛节奏切割得支离破碎。

上半场,德容飞踹阿隆索胸口仅仅领到一张黄牌,荷兰人这招投石问路在试探出裁判执法底线的同时,也奠定了整场比赛的基调。待到主裁频频出牌想要收紧尺度,奈何为时已晚。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7

这可能是世界杯史上最丑陋的一场决赛,“背弃传统”的荷兰全场28次犯规9黄1红,被拖入肉搏战的西班牙几乎没有创造出像样的机会,反倒在终场前两次险些被罗本单刀绝杀。

只是这一次,命运没有再像8年前那样眷顾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一方。伊涅斯塔的加时绝杀让西班牙抢先荷兰一步,成为了世界杯的第八个王者。

②借尸还魂

将自身不能有作为的人加以控制和利用,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来实现自己的意图。

借尸还魂原意是指已经衰落或死亡的事物,借助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东山再起。在世界杯的历史上,有着很多“消失的国度”:捷克斯洛伐克、苏联、南斯拉夫以及扎伊尔、荷属东印度……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乌克兰的世界杯战绩只能说是差强人意。相比之下,南斯拉夫足球的继任者们则要出彩得多。

1998年,苏克领军、接过前南足球大旗的克罗地亚,以黑马姿态震惊了世界。八强战三球横扫德国,半决赛惜败冠军法国,季军战力克巅峰荷兰,将国旗穿在身上的格子军团,第一次参加世界杯便名列第三。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9

20年后,涌现出莫德里奇、拉基蒂奇黄金一代的克罗地亚更进一步,一路杀进了世界杯决战之地。试想一下,如果前南没有解体,如今的南斯拉夫队会是什么模样?

③调虎离山

主动进攻有风险,诱敌来攻更有利,强攻坚城可能会招致失败。

调虎离山是指当对方坐镇有利地形、占据优势和主动地位,而又兵力众多、防范严密时,应设计把对手引出坚固据点,引入对我方有利的区域,不可强攻。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10

兵法云:攻城为下。足球场上,攻城即阵地战攻坚,调虎离山便是防守反击。上届世界杯,坐拥德布劳内、阿扎尔、卢卡库等众多反击高手的比利时尤其精于此道,淘汰赛连场贡献教科书式快速反击破门。

1/8决赛伤停补时阶段,面对角球大举压上的日本,从库尔图瓦手抛球发动进攻,到沙兹利门前推射反超比分,比利时仅仅用时14秒、3次传递便完成了由本方禁区到对方禁区的反击绝杀。这14秒,后来也被日本足球制作成了纪录片加以反思研究。

1/4决赛对阵五星巴西,又是一次利用对手角球前压的机会,卢卡库、德布劳内双人快攻轻松拆解桑巴军团防线,并由后者远射破门将比分扩大为2-0。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11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12

调虎离山的核心在于调动敌人,“调”是关键,也是难点。

2010世界杯英德大战,下半场2-1领先的德国主动收缩防线,诱敌深入,3分钟内连续两次几乎一模一样的反击,击碎了英格兰的逆转美梦。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13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14

④欲擒故纵

逼迫太紧,敌人就会反扑。让其逃走,便能削弱其气势。追击敌人只需紧随其后,待其溃散、失去反抗能力时再捕捉。

欲擒故纵意为放长线、钓大鱼,先在体力和精神上消耗对手,使其斗志松懈、丧失警惕、不加戒备,然后伺机而动,一举歼灭。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15

有时故意退让,反而能够骄纵对手,使其自我膨胀,从而避免鱼死网破。1954年的西德,堪称将欲擒故纵运用到极致的典范。

小组赛面对当时多年未尝败绩、号称“无敌之队”的匈牙利,西德主帅赫尔贝格大胆撤下了7名首发,一是为了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迷惑对手,二是为出线后的附加赛保留实力。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比赛中还踢伤了匈牙利王牌前锋普斯卡什。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16

最终,两支球队成功会师决赛,主力尽出的西德在开场8分钟便已两球落后的绝境下上演惊天大逆转,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匈牙利,登上世界之巅。从3-8到3-2,赫尔贝格的球队充分诠释了那句笑到最后才是最好。

⑤抛砖引玉

用相似的东西诱骗敌人,例如使用年老体弱的将士,或制造粮草短缺的假象,趁其迷惑之时发动攻击。

抛砖引玉是指主动送给对手一点小利,使其放松警惕、误入圈套,然后趁机击败对手、获取更大利益,先予后取。“砖”是手段,是诱饵,“玉”是目的,是胜利。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17

1990世界杯淘汰赛,西德荷兰冤家聚首,上半场里杰卡尔德放倒沃勒尔点燃了场上的火药桶,随后,结下梁子的两人开始喋喋不休、互相问候“家长里短”。据传,德国前锋对黑天鹅使用了带有种族歧视的词汇。

眼看事态即将升级,裁判不得不各打五十大板,但各领一张黄牌的两人并没有就此罢休。

仅仅一分钟后,沃勒尔就在进攻中撞倒了荷兰门将,此举再一次激怒了不远处的里杰卡尔德,后者冲到德国人面前指责他冲撞门将还假摔。主裁判当机立断罚下两人,此时,距离比赛开始仅仅过去了20分钟。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18

尽管两队都被罚下一人,但更占便宜的无疑是西德。沃勒尔下场,西德尚有克林斯曼攻城拔寨,没有了里杰卡尔德的荷兰,却失去了后防屏障。

沃勒尔用“同归于尽”的方式,兑掉了对手防线上最关键的一枚棋子。最终,里杰卡尔德赢下了“口水之战”,沃勒尔的球队却赢得了比赛。

这场不光彩的失利,成了荷兰三剑客在世界杯的最后一次联手。

⑥擒贼擒王

抓获敌人主帅,便可瓦解其全军,如果群龙无首,必将陷于穷途末路。

擒贼擒王意为击溃或歼灭对手的主力王牌,就能影响并动摇其全队。做事要先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因素,打蛇打七寸。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19

擒贼擒王可能是足球场上被运用最多的计策,即盯死对手的核心王牌,有时甚至不惜采取杀伤战术。

足球史上,能称之球王者不过寥寥数人。1966世界杯,正值巅峰的贝利小组首战便在保加利亚人全场22次犯规的“重点关照”下膝盖重伤,并因此错过了巴西1-3不敌匈牙利的比赛。“只要贝利一拿球就铲他的腿”成了那时欧洲球队对付巴西的通用法则。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20

末轮生死战,带伤复出的贝利再一次被葡萄牙人从背后凶狠铲倒,失去王牌的桑巴军团再败一场,成了史上第一支小组出局的卫冕冠军。

对恶意犯规的愤恨也好,对裁判不作为的抗议也罢,赛后,心灰意冷的贝利宣布不会再参加世界杯。

幸运的是,巴西人食言了。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21

1982年,初出茅庐的马拉多纳同样为自己的年轻交了学费。

为了防住马拉多纳,意大利后卫詹蒂莱无所不用其极,野蛮冲撞、暴力飞铲、手上推搡、脚下使绊……

意大利人全场牛皮糖般的防守弄得阿根廷人心浮气躁、发挥失常。意大利2-1力克阿根廷,迈出了夺冠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22

要说擒贼擒王之计的反面典型,当属2006年的巴法之战。

赛前,巴西主帅佩雷拉自信表示不会派人专门盯防齐达内,结果却被重回巅峰的后者用一场大师级的演出送回了家。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23

那场比赛,34岁的齐祖一人就压制了巴西的整条中场线,他的光芒完全盖过了对面的卡卡和大小罗。

一代宗师,莫过于此。

世界杯36计③:贝利拿球就铲腿,韩国“打”懵意大利 - 24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