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11.0°C-13.5°C
澳元 : 人民币=4.86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术后我勉强能捧住包子,却脱不下也提不起裤子

2022-07-08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三十岁之前,“腱鞘炎”这三个字还只在小时候老妈洗碗时候听她嘶嘶哈哈地嘟囔过。没想到而立之年,这个“好发于中年女性”的疾病降临在了我这个中年男子身上。

左手突然不能划手机了

我连夜拨通老妈电话

2021年初始,我正式步入人生的第四个十年。作为一个把减肥当成终身事业的人,这年的首要目标,自然是要把参加工作以来胖的二十多斤肥肉还给岁月匆匆。于是三月天气回暖后,我办了当下最流行的团操课健身房年卡,开始了每天上课锻炼加清淡饮食的健康生活。

到了五一节后,一天我偶然发现左手手腕和拇指下方隐约有些不舒服。回想了一下,那几天运动过程中没有突发的受伤情况,于是也没当回事。之后几天,我在做杠铃提拉、翻腕推举等动作时逐渐感觉手腕这一小块拉伸时的疼痛逐渐加强,但还可以忍受,我决定停下来休息一下。

然而停止锻炼后,左手腕的疼痛还是没有缓解。五月中旬的一个晚上,躺在床上的我突然发现自己没法用左手拇指划手机了:只要做出滑动屏幕的动作,疼痛能让我直接把手机摔到自己脸上。于是乎,我坚强地用右手拇指继续操作手机,网上冲浪了一下相关症状,并按网上说的给自己进行了“握拳尺偏试验”,当夜给自己“确诊”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握拳尺偏试验,手腕向小指方向偏时蓝色箭头位置疼痛 | wikimedia-James Heilman

紧接着,我拨通了老妈的电话。因为记忆里读高中时候,老妈手腕疼了好几个月,说是端锅、扫地等等都不能用那只手,后来去当地医院查是腱鞘炎。我妈听到我的症状,认为也是腱鞘炎,去做一个针刀微创治疗就好了(之后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挂了电话后,我连夜用右手疯狂搜索相关信息,最终在深夜斥“巨资”100块抢到了一个北京某三甲中医医院疼痛科的针刀协会专家号。

做了两次针刀

依然没法用筷子挑开坨了的面条

等待看病的几天里,疼痛继续加剧。雪上加霜的是,可能因为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右手上,去医院的前一天晚上,我的右手手腕也出现了轻微症状。

和这位专家沟通后,我的两只手腕都做了针刀手术。手术过程很简单,就是先打一针麻药,再用一个针头大小的刀头扎进手腕里,对发炎的腱鞘进行分离。术后没有什么不适,医生说一周后应该就好了,于是我放心地回家养病了。

针刀手术术后丨作者供图

过了一周多,疼痛比治疗前减轻了些,但是并没有像老妈和医生说的那样完全消失。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再次挂了专家号。专家也说得很直接,我可以选择再做一次,如果还不能痊愈,就考虑去骨科做开放式手术。

第二次针刀术后两周,我挂了北京TOP级别骨科医院的手外科专家号。此时,距离我左手出现疼痛过去了快两个月,疼痛还是严重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转动门把手、手持淋浴头、拧瓶盖、试图用筷子挑开坨了的面条等,都已经不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变得只能用食指操作手机。双手佩戴着带有钢片的腱鞘炎专用护具,艰难地敲键盘、滑鼠标成了我在公司的标准姿势。我会在各种状况下因为疼痛突然扔掉手中的东西,敲键盘时也会露出痛苦扭曲的表情。每当我和同事解释,这些都只是因为小小的腱鞘炎,同事们吃惊甚至戏谑的反应都会让我发现,这个病的痛苦程度真的只有患者自己知道。

带有钢片的护具丨作者供图

长长针头扎向腋下

反复拨弄我的“麻筋”

把静养、2次针刀手术、再静养的经历告诉手外科医生后,医生确认了之前的诊断,看了一眼电脑告诉我:“最近一个可以手术的时间是这周六,去做核酸办理住院吧。”听到只能外科手术,我反而长出一口气,终于要和腱鞘炎say bye了。于是疫情期间,我一个人带着两个残手办理了住院。周五晚禁食禁水,周六一大早就被推进了手术室。

整个手术过程中,最可怕的莫过于臂丛神经麻醉。手掌长的针头从右侧锁骨上沿扎进去,直到我感觉针头拨弄到了像“麻筋”的东西,医生确认过手臂有触电感,开始反复拨弄 ,酥酥麻麻“过了一会电”,就换到左侧。左侧是从腋下扎进去,挑动另一块“过电”。整个过程不是很疼,但是这两个位置的针头“处女扎”还是让我非常紧张,结束后感觉自己已经出汗了。

主刀医生安慰我说没关系,这只是手外科最小的手术之一,并询问我是否需要止痛泵,自费。我想了一下,既然是这么小的手术,只有一两厘米长的刀口,应该不会特别疼吧,就拒绝了。麻醉医生给我戴上面罩,让我累了就休息一会。我刚想说我不累啊,只是有点紧张,还没说出口就睡着了,再睁眼就被推出手术室了。

术后的我,看起来像是经历了一场大手术丨作者供图

包子勉强能捧住

裤子却脱不下也提不起

术后几小时,我双臂的知觉慢慢恢复,随之而来的是两个刀口处逐渐加重的火辣辣的疼痛。当我能够抬起两个小臂观察绷带有没有渗血的时候,疼痛程度也超过了我的忍耐限度,于是我又按铃要了止疼针。一针下去,疼痛缓解了不少。

不太严重的疼痛持续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开始,只要我不扭动手腕,已经不会疼了。期间唯一想感叹的就是,双手都不能灵活使用太要命了,吃东西还能勉强捧着包子啃,至于上厕所……就只能靠护工阿姨站在身后帮我把裤子褪下来,结束后自己努力提到极限,再找阿姨帮我继续提上来。同理,便便之后的清理工作也是一言难尽。我只能说,健康太重要了。

出院前亲友来探望,我的双手还不能自由活动丨作者供图

就这样,我出院两周后拆线。然后开始了复健:每天往不同方向慢慢压腕。术后一个多月,我的手腕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功能。术后两个月,我终于又逐渐开始举铁和俯卧撑了。

两周拆线时的样子丨作者供图

由于日常活动非常多,手腕虽然已经用了祛疤膏,可还是留下了两道疤痕,还好只有一厘米多。但是和健康的、不疼痛的手腕相比,留下这两个小疤又算什么呢?

最终的疤丨作者供图

相关推荐

用手过度、持续维持同一姿势可能导致手腕处腱鞘发炎、囊肿。果壳病人还分享过手腕处无法用力、弯曲,最后确诊腱鞘囊肿并手术的故事。

1.关注下方公众号;

2.向“果壳病人”回复【手腕】,看另一个腱鞘疾病的故事。

医生点评

冯俊涛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治医师

读了这位作者的“腱鞘炎”看病体验,感慨果壳病人作者的水平之高,把患者的痛苦和看病一波三折描述得既仔细,又惊心动魄。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现代社会年轻人好发的手部疾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发病与手机的广泛应用(拇指划屏幕)、健身等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特定动作可能刺激肌腱及周围腱鞘,控制拇指运动的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水肿后,腱鞘包绕过紧,就像电线皮把电线芯包得太紧那样,肌腱和腱鞘的摩擦将造成无菌性炎症。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丨腾讯医典

本疾病的典型症状是手腕接近拇指根部位置疼痛,可辐射至拇指或小臂,疼痛在拇指及手腕活动时加重。

医生通常可基于典型病史、症状及体格检查进行诊断。作者提到的“握拳尺偏试验”是在屈曲拇指的情况下,通过向小指侧弯曲手腕来伸展拇指肌腱,出现腕部近拇指根部疼痛为阳性,提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可能性大。

如果第一次发作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且病程在3个月以内,保守治疗通常可以缓解症状,方法以休息、制动、口服及局部注射药物为主。除了调整日常用手姿势,医生大多会建议患者使用拇指腱鞘炎支具。支具的作用是减少拇指运动,减轻肌腱水肿,缓解患者疼痛。

对于病程比较长的患者,尤其是经过治疗仍反复发作时,外科手术是最佳的选择。手术很小且操作相对简单,通常只需要在腕部做个1~2厘米的小口子,把包绕肌腱的腱鞘打开即可。现在很多医院都可以在局麻下完成手术,甚至进行门诊手术,大大节约了手术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局部伤口术后会有疼痛等不舒服,但是也要遵医嘱坚持每天进行大拇指的活动。如果术后长期静养不动,可能会造成手术刀口位置肌腱粘连,反而影响了手指的活动度,就得不偿失了。

腱鞘炎是手部常见的疾病,除了作者所患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手指的腱鞘炎也很常见。手指腱鞘炎常常表现为屈手指的时候疼痛明显,严重时出现“扳机指”的表现,就是说屈手指、握拳的时候有“卡顿”的感觉,手指锁在弯曲位置伸不起来,需要掰一下才能弹起来,即医生说的“绞索”现象。

本疾病治疗选择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类似,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选择。出现这些症状,是手指在提醒你:“用手过度啦,请休息、及时就医哦!”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孙有才

编辑:沈谖、代天医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合作邮箱mingyue.jia@guokr.com。

同时接受视频投稿,相关事宜可添加果叨叨咨询: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