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5.0°C-17.2°C
澳元 : 人民币=4.85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纵横汉晋400年的士族集团,为何在唐朝覆灭了?黄巢:我出力不少

2022-04-1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我们先看3个历史时期,士族集团的力量究竟有多可怕,就会知道为啥士族集团一定会消失了。

公元220年,三国曹丕建立曹魏王朝,士族有多强?

为了让自己的大位稳固,果断向士族集团妥协。妥协的方式也很可耻,实行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也就是把汉朝的察举制换了个马甲,换汤不换药。贵族集团垄断选拔官员的权力,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所以朝中高官,基本都是士族后裔。

公元265年到公元420年,两晋时期,士族集团有多强呢?

这么跟你说吧,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颍川庾氏等士族集团,完全可以决定谁来做皇帝!东晋王朝11个皇帝,有10个都是士族的傀儡。

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到了南北朝时期呢?

这段时间的士族力量,已经遭到了削弱。但是士族集团为了复出,可谓是各显神通。

比如说北魏的名士崔浩,就曾经向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提出建议,将汉族士大夫按照姓氏分个高低贵贱来,也就是创造“高种姓”。这事儿严重损害了鲜卑贵族的利益,因此崔浩满门无情被杀。

其实到了唐朝,士族集团的力量依旧存在,只是没那么嚣张了而已。当时有五姓七望的说法,这7大家族,甚至连皇族子弟都看不上。他们这些家族在唐朝历史上,出了数十位宰相,没办法,家里条件好,家教的确一流。

纵横汉晋400年的士族集团,为何在唐朝覆灭了?黄巢:我出力不少 - 1

一、士族集团在南北朝时期,遭到第一次打压。

东晋时期的士族集团,势力太大,以至于左右皇位的继承权。这是南北朝君主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因此北魏时期,士族想要抬头,立刻遭到了拓跋焘的遏制。

拓跋焘让崔浩撰写北魏国史,结果以崔浩在国史上污蔑北魏先人的理由,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河东柳氏等豪门贵族一网打尽,直系后裔基本都被诛杀了。

此后汉人士族在北魏,可就别想嚣张了,大家都老老实实低调做人了。

南朝这边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刘裕建立刘宋时,对士族还不错,比如说东晋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后裔,即使改朝换代,还保留着爵位。萧齐王朝时期,士族日子过得也还行。

梁武帝萧衍,对士族那就更好了。虽然他们无法在朝中担任要职,可士族的贵族身份,在南梁绝对是金字招牌。

可事情也坏在梁武帝身上。当时东魏名将侯景逃到南梁,得到了梁武帝热烈欢迎,将其封为河南王。侯景也很得意,就问梁武帝:能把王谢家的闺女,弄一个给俺做媳妇不?

这本来应该问题不大,毕竟侯景是河南王啊!可梁武帝却表示:王谢是贵族,你配不上!

好家伙,自尊心受不了了有没有?侯景觉得颜面扫地,发誓要把士族集团一网打尽。并且要把王谢两家的女人,都赏赐给士兵。

不久后,侯景之乱爆发,梁武帝被活活饿死在了台城,侯景杀入建康,成功将王谢两家屠戮殆尽,还将王谢两家的女子,都赏赐给了士兵,完成了自己的夙愿。

这两次对士族集团的冲击,还是非常强的。以至于昔日繁盛一时的士族集团,也出现了人才断层的局面。

纵横汉晋400年的士族集团,为何在唐朝覆灭了?黄巢:我出力不少 - 2

二、宇文泰的府兵制改革,是对士族的第二次打击。

公元534年,立国148年,统一北方95年的北魏王朝,走向了分裂。在宇文泰和高欢的拉扯之下,北魏分裂成了西魏和东魏。

西魏的掌门人,便是宇文泰。宇文泰起家的时候,只有28岁,他的实力是完全没法和高欢相比较的。如果说宇文泰只有3万人马,那么高欢至少有30万大军。这就是差距。

所以说,虽然西魏和东魏,在初期的战场上,宇文泰占了上风,可他的实力弱小,高欢能活活把宇文泰给拖垮了。

几场大战下来,即使宇文泰战胜了,可他手里战斗力强悍的鲜卑士兵,其实也损失殆尽了!这个时候宇文泰意识到,如果再不改革,可能就要完犊子了。

这么一来,府兵制改革就出现了。府兵制改革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为了补充兵源,宇文泰吸纳了大量地方豪强的部曲进入军队,地方土豪担任乡帅。这么一来,西魏的军队里,基本都是汉人说了算了。第二,建立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制度。这是一套非常严格的领导班子,以宇文泰和元欣为首脑,元欣是西魏宗室,相当于吉祥物,没啥实权。这么一来,关陇集团的雏形,也就形成了。第三,军功论。这就有点儿类似秦国的商鞅变法了,所有的官职、待遇、爵位,全都跟军功挂钩。

这套制度厉害的地方有很多,几句话说不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以军功起家的关陇集团,从此崛起,逐渐取代了旧贵族体系,也就是士族体系。

此后几百年里,包括了隋唐,全都是关陇集团做大的。汉晋遗留下来的那帮士族们,只能给关陇集团提鞋了。

但是,由于关陇集团的崛起,使得新一代士族集团,也开始冒头了。

纵横汉晋400年的士族集团,为何在唐朝覆灭了?黄巢:我出力不少 - 3

三、隋文帝开启科举考试,是对士族集团的第三次打击。

这就太伟大了,科举制度影响至今。没有科举制度,寒门子弟根本就没有出头的日子。读书或许不会改变一个人的阶层,但是只要你好好努力,完全可以让你过上相对舒适、体面的生活。所以千万别再宣传什么读书无用论了。这或许是寒门子弟最好的出路。

看看那些士族家庭吧,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别提多上心了。在科举制出现之前,魏晋南北朝,一直采用九品中正制,也就是士族集团垄断选拔官吏的权力。

这么一来,寒门子弟压根就没有出路。而士族子弟,垄断着官场资源。可隋文帝搞出了科举制以后,寒门子弟中那些佼佼者,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进入朝堂之中。

这事儿对士族集团的打击不小,因为官位其实就那么多,寒门子弟进来了,势必会导致部分士族子弟没工作。这是在瓜分他们的蛋糕。

而且士族集团选拔官吏的权力,也逐渐被剥夺了。这对他们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直接造成了士族家庭在朝中青黄不接的局面。

纵横汉晋400年的士族集团,为何在唐朝覆灭了?黄巢:我出力不少 - 4

四、唐高宗、武则天,给了士族集团第四次打击。

隋朝的开国之君隋文帝杨坚,本身就是关陇集团的代表。他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

唐朝的开国之君唐高祖李渊,也是关陇集团的代表。他的爷爷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

所以说,隋唐两个朝代,其实都是关陇集团开辟的朝代。这个时候汉晋时期遗留下来的士族们,还想再坚挺一把。

因为他们还有本钱,什么本钱?垄断教育呗!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教育,全都在这些士族家庭之中。没办法,这一点你很难剥夺,人家是诗书传家的,属于家教。

所以说,唐朝的时候,五姓七望家族,出了数十位宰相,一点儿也不奇怪。五姓七望,指的分别是:

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5大姓氏分别是李氏、崔氏、卢氏、郑氏、王氏。这7大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尤其是汉晋时期,充当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到了唐朝,唐高宗想要限制他们的发展,所以下达了禁婚令,不允许这7大家族之间通婚。这一招够狠的啊,唐高宗打算慢慢分化这7大家族之间的关系。

不过效果似乎有点儿差,比如说唐文宗时期,唐文宗曾经希望出身荥阳郑氏的宰相郑覃,能把孙女嫁给皇太子。结果郑覃却瞧不上老李家,公然把孙女嫁给了九品芝麻官崔某。唐文宗也是无奈叹息:我们家做了200年的天子了,居然还比不上这帮士族!

武则天的打击,主要针对的是关陇集团。毕竟关陇集团第一代是打仗的,第二代则是到朝中做官的。如今也形成了相当庞大的势力,俨然成了新士族。

为了遏制关陇集团,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还发明了武举,以此选拔一系列寒门子弟,取代士族集团在朝中的地位。

此外武则天还杀了一大批关陇集团的后裔,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几乎被武则天给一锅端了。这事儿对士族集团的影响巨大!

纵横汉晋400年的士族集团,为何在唐朝覆灭了?黄巢:我出力不少 - 5

五、黄巢和朱温,终结了士族集团。

别看上面那几位很能折腾,可士族集团的生存能力实在是太强了!一直到晚唐时期,五姓七望家族,其实都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他们依旧瞧不上李唐宗室。

但是人家的确有牛气的资本啊,宰相出了一拨又一拨。比如说赵郡李氏的李德裕,荥阳郑氏的郑覃,不就都是宰相嘛!李德裕还被梁启超先生称之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李商隐更是将其称之为“万古良相”。

可是到了黄巢起义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黄巢这家伙曾经也是个读书人,可他这条路没走通,于是便走上了极端。

他发动起义以后,唐军压根就顶不住,洛阳和长安相继陷落。当时大量五姓七望的人,都居住在都城。黄巢嘿嘿一笑:要不给我点面子,到我的朝廷里来做官咋样?

五姓七望是什么家族?人家连李唐宗室都看不上,会看得上你这么一个起义军领袖?因此他们全都表示拒绝。

黄巢对此勃然大怒,他可没有李唐皇帝的修养,绝不惯着这帮人,一口气将国都里的五姓七望家族,杀了个一干二净。好家伙,算你狠!

黄巢的小弟朱温,后来反叛了黄巢,投靠了唐朝。结果做大做强以后,又灭了唐朝,建立了后梁政权,历史进入到了五代时期。

朱温本人对士族没啥意见,但是他手底下有一个狗头军师叫李振,这家伙屡试不第,所以对朝中的士族恨之入骨。

等到朱温掌权以后,李振便在朱温耳边进谗言,希望朱温将朝中士族都给宰了,包括了五姓七望等旧贵族,以及关陇集团的新贵族。朱温也就这么照办了,酿成了著名的“白马驿之祸”。

纵横汉晋400年的士族集团,为何在唐朝覆灭了?黄巢:我出力不少 - 6

总结:五代战乱,士族基本都没了。

历史来到五代十国以后,天下成了军阀们的天下,士族们被一遍遍屠戮清洗,早就失去了有生力量。人才凋零,青黄不接的局面,屡见不鲜。

因此在经历了以上5次惨痛的打击,外加五代十国战乱纷飞,士族基本上就这么绝迹了。能活下来已不易,别提恢复昔日家族气派了。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晋书》、《魏书》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