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19.0°C-22.2°C
澳元 : 人民币=4.83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370年的魏晋南北朝,流行哪种教育:官学基本废止,私学大行其道

2022-03-12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孔子要是活到现在,那也得烙上非法补课的印章!这是时代变迁下的结果,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教育的国家,从2500多年以前,私人补习班就已经大行其道了,更别说正儿八经的官学了。

在孔子的努力之下,私教几乎成了古代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官学有官学的好处,而私教和家教,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彼此相辅相成,才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文化繁荣的巅峰。

太平时期的教育,我们都很容易理解,无非就是官学为主,家教为辅。那么乱世呢?比如说著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370年的战乱纷飞,这一时期的教育,是怎么发展的呢?

370年的魏晋南北朝,流行哪种教育:官学基本废止,私学大行其道 - 1

一、乱世官学,出现颓败状态。

两汉时期,都特别注重官学的发展。毕竟要想选拔人才,官学是一条重要的通道,也是相对公正的通道。

可是到了汉朝后期,士族集团逐渐壮大,情况就发生了转变。

士族集团往往是几代人都在朝中做官,他们积攒了大量的官场资源,对察举制摸得一清二楚。这么一来选拔官吏的权力,就落在了士族集团手里。

士族集团是怎么形成的?当然是上一代选拔自家的后人入朝为官,一代代这么传承下来的。所以说士族集团几乎垄断了官场。

选来选去,就那么几个家族,出的人才比较多。

这一时期,官学的能量就显得比较虚弱了,反而士族本身的家庭教育,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甭管教育成果如何,反正这帮人入朝为官后,也没遭到多少人的反对。

到了汉朝末年,此类情况就更加严重了,汉朝官学基本荒废,取而代之的,是各路士族们对自家子弟的家庭教育。

370年的魏晋南北朝,流行哪种教育:官学基本废止,私学大行其道 - 2

二、魏晋时期,家庭教育独占鳌头。

官学到了魏晋时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这个时候曹魏和两晋政府,都想要恢复官学教育,让国家自己来培养人才。

可事与愿违的是,这一时期的士族集团,已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社会资源。自从曹丕采纳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时,就已经注定了朝廷向士族集团低头的事实。

而士族集团的家庭教育,在这一段时间内,大行其道,几乎成为了社会的主流。等于说官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未必可以到朝中做官,但是士族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几乎都可以到朝中做官。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优秀的师资力量,从官学逐渐转移到了士族家庭内部。著名的建康七子、竹林七贤,都是家庭教育的产物。

由于家庭教育成为了教育主流,因此大批优秀人才,也投身于家教这一行业之中。这么一来,又为士族家庭的发展,添砖加瓦。

士族集团本身就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案,如今又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那只会越来越强。反观当时的官学,徒有其表,看似光鲜亮丽,可真正在这个体制中从小教育到大的人,往往都没什么出息。

370年的魏晋南北朝,流行哪种教育:官学基本废止,私学大行其道 - 3

三、私教兴起,成为了士族集团垄断教育资源的工具。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已经被士族集团牢牢掌握在手里了,基本成了他们扶持自家子弟升官发财的重要工具了。

这还不够,为了让自家的孩子,稳稳当当地世代为官,最好的办法就是垄断教育资源。天下愚民千千万,只需要保证接受教育的,是他们士族家庭出身的人,那不就解决了?

官学的衰败,直接导致私教的兴起。从而造成了士族集团垄断教育资源,寒门子弟无路可去,只能成为士族集团统治下的韭菜。

魏晋时期,士族集团通过九品中正制,垄断官场,继而垄断教育资源。反腐循环以后,历经数代,士族们便积累了相当丰厚的家底。

等到东晋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士族集团更是走到了历史台前,成为了历史的主宰者。比如说东晋时期,基本上就被琅琊王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等士族集团所统治,司马家的皇帝,那就是个傀儡。

北朝也好不到哪儿去,五胡乱华时期,更加没有官学可言了。但是这些割据政权,为了统一北方,纷纷开始和士族集团合作。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豪门望族,在北方混得依旧风生水起。

所以说,私学的兴起,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对最高统治阶层,是有负面影响的。这事儿在南朝体现得更加明显。

370年的魏晋南北朝,流行哪种教育:官学基本废止,私学大行其道 - 4

四、南朝私教兴盛,出现了士族当家做主人的现象。

严格意义上来说,从东晋建立的那一刻开始,南朝的历史也就跟着开始了。这一时期的士族集团,把控着朝中的军政大权,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而且很多士族都想着取代皇帝,自己出来创业。比如说琅琊王氏出身的王敦,还有谯国桓氏出身的桓温,都是著名的野心家。

当然了,在多方努力之下,他们的计划都没有得逞。反倒是刘裕建立刘宋王朝以后,士族集团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被扯了下来。

伴随着萧齐和萧梁王朝的建立,以兰陵萧氏为代表的士族集团,终于在南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这回不光是实权,就连名头都是他们自己了。

而这一切,其实都要归功于私教的旺盛发展。这帮士族集团的人,掌握了社会上绝大多数资源以后,压根不容许寒门子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他们明知道南朝的官学衰败不堪,可他们也不会动用手里的资源去扶一把。

370年的魏晋南北朝,流行哪种教育:官学基本废止,私学大行其道 - 5

五、北朝私教比南朝还要旺盛。

这是注定的,为啥?因为绝大多数士族集团,都留在了北方。前往南方的,要么是二流士族,要么就是落魄的士族。真正家大业大的士族集团,是舍不得离开北方的。

即使出现重大战乱问题,他们能守住一时也是一时。若干不动产,数以上千的家人,不是说带走就能带走的。

因此,有士族的地方,就有很厉害的私学之风。这事儿也让北魏王朝头疼不已。因为北魏王朝的皇帝,是鲜卑拓跋氏。他们对中原的这些恶俗不太了解,始终认为皇帝应该掌握选官权。可偏偏汉人士族也打算垄断这一权力。

这么一来,双方的矛盾必然爆发。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期间,曾经一度禁止私教。也就和现在禁止上补习班有点儿类似。拓跋焘的目的很简单,让大家都到官学里来,国家统一培养人才,到时候选官的权力,自然也就落在了国家手里。

可惜成效不是很大,为啥?因为士族集团掌握了丰厚的社会资源,他们完全可以请高价,为自家子弟招揽私人老师,哪怕一对一,也无伤大雅。

拓跋焘在世时,补习班的确遭到了扼杀。可拓跋焘走了以后,这事儿又没人管了。拓跋焘恼羞成怒之际,曾经对部分北方士族,进行过一次血洗,可这种蛮力,压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加重人家的反抗情绪。

370年的魏晋南北朝,流行哪种教育:官学基本废止,私学大行其道 - 6

总结:子承父业成为常态,南北朝走入死胡同。

南北朝这么发展下去,其实并没有未来可言。士族集团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这是王朝命运走向衰败的主要因素。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使得南北朝,都只是昙花一现。反倒是关陇集团涌现以后,他们取代了旧士族,建立了门阀制度,才在短时间内,消灭了私教文化。

可这事儿也没持续多久,因为关陇集团做大做强以后,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长久保证荣华富贵,所以他们也对私教和垄断教育资源深信不疑。

这或许就是人性的弱点,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以后,出台了科举制度,开始逐步扭转这一局面。由此可见,靠武力镇压不可取,只有靠政策上的逐步完善,才能慢慢改变私教对官学的影响。

参考资料:《晋书》、《资治通鉴》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