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21.6°C-23.1°C
澳元 : 人民币=4.83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历数各朝各代的皇子生活,明朝最舒服清朝最苦

2022-03-02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历数各朝各代的皇子生活,明朝最舒服清朝最苦 - 1

中国古代是帝制社会的天下,皇帝身为封建社会的九五之尊,享受的是天下奉一人的待遇。那么皇帝的儿子被称之为皇子,肯定享受的待遇也是顶级的。

以物质条件来说,皇子肯定是幸福至极的。

像明朝的皇子就是舒服的不得了,简直就是含着金钥匙的出身。按照嫡长子制度来说,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选择一位皇子为太子成为将来的皇帝以外,其他皇子直接被封为亲王,成年以后就藩到外地,由国家供养一辈子,并且王位还可以不降爵的世袭下去。

但如果说明朝是历朝历代皇子待遇最好的朝代,那么清朝肯定是历朝历代皇帝待遇最差的朝代。

同样是皇子为啥差别这么大呢,下面一线天道长就来具体说说。

因为明清的制度不同,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改朝换代之后的巨大变化。

首先清朝并非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而是择贤而立。所以不同于明朝只是将资源倾注于太子身上,清朝皇子都要在六岁起就开始极为严格的学习,每天四更起床上学,前往上书房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五花八门,一般是先拉弓、读清书(满文)、读汉书。

像皇子的开蒙第一课就是读四书五经中《大学》的四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还要练习书法。

皇子到了十四岁,就正式开始上马学习骑射。

相对于明朝资源都倾注于太子一人来看,清朝因为选择继承皇位的范围在于所有皇子,所以对于这些皇子是尽心尽力的教导,力求培养成文武双全的皇位继承人。这种高难度的学习每天最起码要十个小时甚至更多。

历数各朝各代的皇子生活,明朝最舒服清朝最苦 - 2

以学习时间和难度来看,清代皇子的从小教育就相当于今天即将高考的学生一般,比较枯燥和劳累。

就亲情而言,明朝盛行皇子被奶妈养育的制度,因此明宪宗还与自己的奶妈万贞儿发生了一段畸形的母子恋,最后还封其为贵妃。(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而清朝初期后宫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像雍正帝就是因为这个制度加之生母德妃出身低微,在出生满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

这样一来清朝很多皇子在出生以后就要面临与母亲分开的情况,更没有什么幸福可言。

而且清朝有鉴于明朝吃空国库的藩王制度,并没有规定皇子成年以后就必须封王。皇子中封亲王的很少,一般是郡王。有的皇子不受宠也就是贝勒甚至贝子。像被封为亲王和郡王爵也不会世袭罔替下去,而是降爵传递下去。

更关键的是,清朝的皇子也是一个高危职业。像清朝草创时期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被立为汗为继承人,最后被努尔哈赤处死。努尔哈赤的第十六子费扬古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因为争权夺利被赐死。康熙年间,大皇子为了夺嫡还想杀死太子,因此被圈禁至死。

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以后,也是被圈禁至死。到了雍正时期,因为康熙年间残酷的九子夺嫡,雍正登基以后更是一口气圈禁了政敌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几位皇子。

乾隆时期,这位有名的乾隆帝是权力欲望极强,看似待人宽厚实则小鸡肚肠。因此他的两位亲弟弟是小心翼翼。五弟弘昼是别出心裁的喜欢搞活出丧来保护自己。六弟弘曕犯了错被降为贝勒还革职,吓得一病不起,死前又被乾隆恢复为郡王。

因为清朝盛行近亲结婚,皇子的夭折率很高。像有名的康熙帝有35个儿子,活到成年的也就是24个。到了晚清干脆咸丰、同治、光绪、溥仪都绝了后。

最后总结来说,如果你是一个生在清朝的皇子,那么首先你要命大,别还没有登场就早夭。然后六岁开始就要接受高难度的皇子教育。因为皇子们都有继承权,而不是嫡长子制度一锤定音确定继承人,所以你的兄弟都是你的潜在竞争对手,如果你想当皇帝,那么你就要面对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成功了还好说,失败了有可能落得一个圈禁下场。就算不想当皇帝,如果你站错了队,新皇帝登基以后,不说赐死你,没事让你穿穿小鞋还是可以的,圈禁你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总结来说,生在清朝当皇子,童年是学习学得太累了;成年是争夺皇位和站队上面太勾心斗角如履薄冰;中年是面对皇帝兄弟小心翼翼的装孙子让其放心,说不得还要像乾隆五弟弘昼那样搞活出丧装疯卖傻;老年还要害怕爵位降爵传递几代以后自己这一支泯然众人矣,更可怕的是因为清朝近亲结婚,不只是皇室越来越人丁稀薄,就是很多皇子都无后,只能过继同宗之子。像乾隆的六弟弘曕就被过继为十七叔果亲王允礼的嗣子。

清朝的皇子还真不是这么好当的,看似高高在上,实则毫无幸福可言。所以那些想穿越到清朝当皇子的小伙伴们,还是洗洗睡吧。

历数各朝各代的皇子生活,明朝最舒服清朝最苦 - 3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