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6日 9.1°C-12.9°C
澳元 : 人民币=4.79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只有他,才配得上三国时期第一好老师的称号

2021-10-0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谁是三国时期第一好老师,一直有颇多争论,散仙以为当属卢植。

卢植字子幹,作为东汉最高学府——太学的教师,门下学生众多,最出名的是蜀汉政权创始人、汉昭烈帝刘备,其次是大军阀公孙瓒,还有一个是他的儿子卢毓(位列曹魏政权的司空)。

仅以三名优秀学生证明卢植是三国时期第一好老师,可能有些人不服。受《三国演义》小说和电视剧影响,有人认为司马徽才是三国时期最好的老师,理由是他教出诸葛亮、庞统、徐庶等顶级战略家和军事家。但在正史中,司马徽只是向刘备举荐了他们,《后汉书》和《三国志》均未明确提及彼此之间存在师生关系。正史上有记载的,司马徽的徒弟中名人仅有向朗一人,其他如刘廙、尹默、李仁等,均不太出名。对比来看,卢植似乎要更牛一些。

当然,作为好老师,不仅要教出一批优秀的学生,本人也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杰出的业务能力。在这两方面,卢植都完全符合标准。

士之楷模国之桢干

只有他,才配得上三国时期第一好老师的称号 - 1

按照东汉、三国时期的道德标准,卢植的人品可谓是接近于完人。在《后汉书·卢植传》中,范晔评价他“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

青少年时期,卢植师从于马融。马融是东汉末年的大儒,《后汉书·马融传》称他“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对其业务能力评价非常高。但马融的缺点也很明显,他的生活非常奢侈,经常举办各类宴会,并安排美貌歌姬表演。学生们自然也是宴会常客,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卢植跟其他同学完全不一样——“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大致意思是说,卢植参加宴会,吃完饭就读书去了,不像其他同学老是盯着美女看,逐渐得到马融认可。

汉灵帝继位后,大将军窦武(窦太后的父亲)执政。一些人为了拍他马屁,劝他给自己加封。当时只是普通人的卢植,冒着得罪窦武甚至太后的风险,上书规劝。窦武的心胸较宽广,没有给他穿小鞋,而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汉灵帝亲政后,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用于享乐。卢植又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上书规劝。

董卓控制朝廷时,想废掉汉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帝。从西汉王莽起,权臣篡位,首要任务是树立自身威望,最常用的伎俩,就是擅自废立皇帝。董卓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在朝廷上召开会议讨论此事时,面对飞扬跋扈、大权在握的董卓,百官没有人敢说话,只有卢植一人站出来反对,维护汉室的体面。

董卓大怒,想杀卢植。还好有人劝住了他:“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卢植的人品还得到曹操的高度认可。卢植离世后,在建安中期,曹操带兵征讨时曾路过涿郡,得知卢植葬在此处,不仅厚待其家族成员,还给予高度评价:“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深达政宜蛮寇宾服

只有他,才配得上三国时期第一好老师的称号 - 2

卢植在未做官前,就已名满天下,一些高官数次推荐他做官,“植皆不就”。直到汉灵帝建宁中期,他才正式出仕,最初的官职是博士。

现在的博士是一种学历,但在东汉时期则是在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执教的老师。在当时,要当上博士可比现在考博士难多了,除了要参加考试外,在道德方面要求符合儒家的最高标准,学问更是要博大精深;此外,对身体等各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能成为博士的人,基本上都属于“当世大儒”。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陆续培养出一批在三国时叱咤风云的牛人。

卢植在学术方面贡献非常大,他独立创作了《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可惜这两本著作现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后人难一窥精髓。此外,他还参与修改完善了《汉记》,这是记述西汉历史的史书,其影响力堪比《汉书》。

卢植不仅学问高,在军事理念方面也超越了同时代的军阀——他带兵平叛不直接采取武力强行镇压,而是通过管理好城市和下属官员,力争做到不扰民,并解决群众困难,让叛乱自行消解。如熹平四年(175年),九江郡爆发叛乱。汉灵帝任命卢植为九江太守,在他的恩威并施下,很快实现“蛮寇宾服”。由于他对汉灵帝时期朝政混乱颇多不满,平定九江叛乱后,就称病辞官,回家著书立说和开办私学。

后来,南蛮地区发生叛乱,汉灵帝只能再次启用他,任命他为庐江太守。卢植上任后,实施不扰民政策,叛乱很快就停止了。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后,汉灵帝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持节,征讨张角。连续几个战役,把张角的主力打得落花流水,还斩获了万余人。张角逃到广宗,据城不出。卢植就挖壕沟,造云梯,围而不攻,希望争取黄巾军投降,以减少杀戮。汉灵帝派小黄门(相当于皇帝秘书)左丰到军队视察,下属劝卢植向左丰行贿,他自重身份,当然不肯做龌龊事。

索贿不成的左丰怀恨在心,就向汉灵帝进谗言,暗示卢植养寇自重。结果,卢植被汉灵帝派人用囚车抓回,并判处“减死罪一等”(相当于无期徒刑)。可笑的是,靠贿赂上位的董卓接替了卢植,负责剿灭黄巾军,结果被张角轻松击败。

卢植高尚的道德和杰出的儒学成就,获得后世高度肯定。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卢植。

海内大儒人之望也

只有他,才配得上三国时期第一好老师的称号 - 3

刘备虽然是刘邦后裔,但到他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以“贩履织席为业”。从普通人到蜀汉皇帝,他离不开卢植的教育和指导。

一是在东汉时期普遍看重门第的大背景下,出身低微的刘备根本没有机会结交当时的社会名流。正是有了卢植的学生这一身份,刘备才有了进入上层社会的敲门砖,这也是他能够与士人广泛结交的基础。如他在创业早期虽然屡次失败,一投奔同学公孙瓒,立即被任命为“别部司马”。他被吕布击败、投奔曹操时,又因为卢植学生的身份,得到曹操厚待,被任命为“豫州牧”。

二是刘备之所以创业成功,关键在于其身边聚拢了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批顶级人才。但要让顶级人才效死命,从来都不能单靠利益收买,还需要拥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如刘备被曹操击败后,关羽得到曹操厚待,但关羽仍然逃走并回归到朝不保夕的刘备身边。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加入刘备阵营,完全没有利益考量,更多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他们忠诚于刘备,是因为他具有“仁德之风”和“爱民如子”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刘备在少年时“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更像是纨绔子弟。正是跟卢植学习后,受到其“海内大儒”高洁品行的潜移默化影响,刘备才得到迅速成长。

纵观卢植一生,他在道德上堪称完人,忠心汉室,且文武兼备,还是名师。若遇刘秀、李世民这样的英主,当为治世之能臣,可惜效忠的却是愚蠢昏庸的汉灵帝。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