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政策突变:联盟党“重拳出击”,留学生数量面临断崖式缩减(图)
去年,澳洲工党曾试图通过“国际学生人数上限”法案限制留学生规模,但因绿党和联盟党联手否决而流产。如今,联盟党领袖彼得·达顿(Peter Dutton)在竞选承诺中祭出更激进的政策:削减8万留学生名额,设置24万总人数上限,并将八大名校的签证申请费暴涨近两倍!
一、政策核心:削减移民,直指留学生
达顿明确将削减移民作为解决住房危机的核心手段,其逻辑链条如下:
人数限制
:未来两年留学生总人数不得超过24万,较当前85万规模锐减65%。
签证费暴涨:八大名校申请费从1600澳元飙至5000澳元,其他学校2500澳元;转学另加2500澳元“手续费”。
永久移民配额削减25%:未来两年禁止外国投资者和临时居民购买二手房,允许首次购房者提取5万澳元养老金作为首付,并投入50亿澳元基建推动50万套新房建设。
达顿援引数据称,过去五年留学生人数从52万暴增至85万,某些热门专业留学生比例高达80%。他强调:“我们必须为年轻人腾出住房。”
二、工党“隐形配额制”已显成效尽管工党在2023年提出的留学生限额法案被否决,但其通过移民部长指令实施了“变相配额制”:
院校限额:2025年职教和高校新生总额度为27万(2023年实际32.3万),各校签证申请量达到限额80%后进入慢速通道。
签证申请量骤降:2025年1-2月学生签证申请量较2024年同期下降30%,较2023年下降50%,甚至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
工党政策虽未明文限制人数,但通过“按院校限额处理签证申请”的部长指令,实际形成了“隐形配额制”。
三、联盟党政策:更激进、更明确与工党相比,联盟党的政策更为激进且具象化:
人数上限:直接规定留学生总人数不得超过24万,公立大学留学生新生不超过11.5万(较工党方案的13.9万再砍20%)。
签证费暴涨:八大名校申请费5000澳元,其他学校2500澳元,转学另交2500澳元“手续费”。
私校限额:私立院校和TAFE职教机构总限额“最多12.5万”,较工党方案的13.2万进一步收紧。
达顿特别点名批评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八大名校”招揽“过量留学生”,称其“对国家和本地生教育质量无益”。
四、签证政策全面收紧除了人数和费用限制,联盟党还计划对“临时毕业生签证”(Temporary Graduate Visa)进行“快速审查”,防止其成为永久移民的跳板。工党此前已通过以下措施收紧该签证:
缩短居留年限:毕业后可留澳时间缩短。
年龄上限:申请年龄从50岁降至35岁。
英文门槛:提高语言要求。
这些政策已导致签证申请量明显下滑,但未来是否会进一步收紧仍存变数。
五、大学与政府的博弈面对政策冲击,澳洲大学普遍表示反对。他们认为,留学生并非住房危机的罪魁祸首,教育反而是澳洲的重要出口产业。然而,政府并未采纳这些呼吁。
八大名校受冲击最大:联盟党点名批评的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顶尖学府,留学生比例普遍超50%,政策实施后将面临招生断崖式下滑。
私立院校与职教机构:尽管联盟党声称去年反对工党法案是因“对私立机构太苛刻”,但其新方案仍对私校设置了12.5万总限额,且具体规则尚未明确。
六、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住房危机:达顿将留学生激增与房价飞涨直接挂钩,称“本届政府领导下房租价格飞涨”,需通过削减移民“腾房子”。
政治博弈:工党与联盟党均将留学生政策作为竞选筹码,试图通过限制移民获取选民支持。
经济考量:尽管教育是澳洲重要出口产业,但政府更倾向于通过基建和住房政策刺激内需,而非依赖国际学生消费。
七、未来展望:留学无限制时代终结无论联盟党还是工党胜选,留学生政策收紧已成定局:
联盟党上台:留学生数量将跌至24万以下,签证费暴涨,申请难度剧增。
工党连任:虽政策相对温和,但“隐形配额制”和签证收紧已成常态,留学无限制增长时代一去不返。
八、留学生应对策略提前规划:尽早申请学校和签证,避免政策突变导致申请失败。
选择非八大名校:八大名校受冲击最大,私立院校和职教机构可能成为替代选项。
关注政策动态:密切关注移民局和教育部最新通知,及时调整申请策略。
一句话总结:澳洲留学政策已彻底转向,留学生需做好“寒冬”准备,或转向其他国家,或调整留学预期,适应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