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1.0°C-13.4°C
澳元 : 人民币=4.85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倒查30年”补税叠加“警税合成作战”,折射两个中国经济现实(组图)

3天前 来源: BBC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6月以来,两则上市公司公告让中国的私营企业紧张不已——

今年更早一些,多家中国上市公司公告称被税务部门要求补缴税款,包括上海顺灏、北大医药、华林证券、联建光电等,有的还需缴纳滞纳金。

不仅如此,根据中国媒体统计,超过20个省份出现了“警税合成作战中心”,以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但这些新设机构中“作战”一词引发焦虑,《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都公开表示,以“作战”思维处理税务问题,不利于提升民营经济信心。

“倒查30年”补税叠加“警税合成作战”,折射两个中国经济现实(组图) - 1

图像来源,Getty Image

图像加注文字,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税务倒查3-5年比较常见。

上述事件叠加,尤其是维维股份需要为最早30年前的税务补缴,使互联网舆论盛传中国政府要“倒查30年”企业税款。

仅仅五天后,中国税务总局表示,税务部门没有组织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

但该部门也表示,前期反映的有关查税补税,有的是对企业以前年度欠税按程序进行催缴,有的是对企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适用风险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属税务部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倒查30年”补税叠加“警税合成作战”,折射两个中国经济现实(组图) - 2

图像来源,Getty Image

图像加注文字,穆迪称,房地产下行对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带来较大冲击。去年土地出让收入占中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7%左右。

地方财政紧张

从全国层面来看,今年中国政府确实面临困难。一方面是税收减少,1-4月,中国全国的税收收入66938亿元,同比减少4.9%,在高速发展数十年的中国较为少见;但另一方面,支出却在增加,1-4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483亿元,同比增长了3.5%。

“政府没钱了”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卖地收入的减少。

今年一季度,中国全国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147亿元,同比下降6.7%,相比2020年的高峰几乎“腰斩”,即便对比疫情前的水平,也仅有当时的三分之二。

然而地方政府极为依赖土地收入,以贵州省会贵阳为例,其2021年财政总收入976.15亿元,卖地收入631亿元,占比为65%。

去年底,国际评级公司穆迪发布报告称,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1不变,但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此外,穆迪还把18家中国企业和8家中国银行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至“负面”。企业名单上有13家央企及其子公司、两家地方国企及子公司,以及三家民营企业,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银行名单上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和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穆迪给出的主要理由有地方债过高,使中国政府刺激经济的财力下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使中期经济受到影响;而这两者也互相影响,因为房地产下行对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带来较大冲击。去年土地出让收入占中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7%左右。

“倒查30年”补税叠加“警税合成作战”,折射两个中国经济现实(组图) - 3

图像来源,Getty Image

图像加注文字,“政府没钱了”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卖地收入的减少。

惶恐不安的企业

在企业一端,补缴税款对经营产生直接影响。比如上述企业宁波博汇化工,补缴之后,公司2023年年度利润影响约为3亿元,业绩将由盈利转为大额亏损。

博汇股份6月13日晚间发布停产公告称,公司自当月12日起对相关生产装置及配套装置进行停产。同时,该公司将采取各项节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逐步安排员工放假、减薪、裁员等方式。

一位从事向东南亚机电出口的中国商人向BBC中文表示,现在国内需求上不来,像他一样搞外贸的还好,“主要做国内市场的难一些,利润很薄,随便补个税、罚个款,不如直接关门了”。

此外,令民营企业惶恐不安的还有“时间上的不确定因素”,上述商人表示,他在20年前曾经在内地从事过基建工程,“那个时候啥都乱着来,如果真要查那么久,个体老板们可能都有问题,再加上滞纳金,那不敢想象”。

不过他也认为,“不可能查得了那么久,票据、资料早没了,倒查10年都难。”

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税务倒查3-5年比较常见。《税收征管法》第52条规定,因税务机关责任致使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在三年内可要求补缴,但不得加收滞纳金;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对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

但该法还有条文称,“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目前,湖北枝江市税务局开发区税务分局对维维股份30年前纳税行为的指控是,未按规定的申报期限进行消费税纳税申报。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土澳居民97
土澳居民97 3天前 回复
杀鸡取卵 竭泽而渔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