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8日 13.1°C-17.0°C
澳元 : 人民币=4.73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30岁+的内地人才流向香港:鸡娃不如鸡自己(组图)

2023-10-19 来源: 澎湃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过往三十多年的人生中,文玉一直按部就班地过着,从小镇做题家到名校毕业生。在大学里,她秉持着“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想法,没想过要争什么,也没想过读研、出国,更不清楚雅思、托福和GRE有什么区别。

毕业后,文玉进入传媒业工作,做过一线记者,也负责过制作电视节目、网络直播等,在这行干了整整十一年。到了婚育的年纪,她顺其自然步入家庭,结婚、生子。

但最近两年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她开始改变这条看似固定的人生路径。在文玉成长的那个年代,虽然她考的是985高校,但感觉学习是轻轻松松的。而儿子从小学开始就被卷进赛道里,她也想让儿子过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周围的人都在发力,她不敢做那个“另类”。还有更多的无力感来源于工作,传统媒体行业下行,理想与现实碰撞,生活表面的风平浪静无法抵挡她内心的间歇性焦虑。

“我开始想改变,想找一条更好的出路。”在文玉茫然的时候,看到了“内地9所高校毕业生可申请香港‘高才通计划’”的报道,她的母校在名单内。文玉跟校友聊天,对方告诉她,“只等了一天申请就获批了”。

文玉准备材料只花了一周时间,3月底她递交“高才通计划”申请,5月中旬补交材料,6月初申请就获批了。今年8月底,文玉跟单位领导提了离职,下定决心奔赴香港。“孩子卷来卷去,脱一层皮,鸡娃不如鸡自己。”

30岁+的内地人才流向香港:鸡娃不如鸡自己(组图) - 1

文玉的儿子。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重新认识香港

文玉申请的是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计划”)。该计划于2022年12月28日正式开放申请,主要面向世界高收入和高学历群体,通过“高才通计划”的申请人,无需预先找到工作,可获准在港逗留两年而不受其他逗留条件限制。

文玉看到“高才通计划”后立即咨询在深圳和香港的同学、朋友,才发现他们大多数都已经申请或获批。

“身边很多人劝我慎重,珍惜现在稳定的工作,可我却隐隐感觉,机会来了。”对于文玉来说,这是个转机,不仅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是对孩子的教育。

6月初申请获批之后,7月份她决定亲自去香港跑一趟考察。十几年前到香港旅游时,她没有很深的感受,这次再来香港,她重新认识这座有着“东方之珠”美誉的城市。

最为直观的感受是市政方面,文玉觉得香港这座城市面积非常小,但空间利用很人性化,包括交通的设计、绿化和廊道。香港也变了不少,普通话、微信、支付宝的普及率很高,内地的人到这里语言交流和出行消费毫无障碍。她觉得香港其实跟内地已经连在一起了。

文玉在香港住的旅馆里认识一位老乡,5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她十几岁到深圳打工,后来嫁到了香港。她打听了一下文玉的收入,很是诧异,“怎么可能这么少”。她告诉文玉,在香港一位洗碗的阿姨可能月薪1万港元,一位外卖员月薪或达3万港元。

一位在香港定居的朋友也跟文玉讲了很多关于香港的教育福利。她开始思考,如果自己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能够享受到什么社会福利。“香港开放、多元,更吸引我”,前往香港发展的念头在文玉心中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

11年前大学毕业,她没有去到更远的地方闯荡;后来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她也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这次,她想勇敢做一次选择,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这是一个机会,为什么不去?”从香港回来之后,文玉向单位递交了离职申请。

她计划前期自己先过去香港,等工作和生活稳定之后,再把孩子接过去。考虑到香港的生活成本高,她计划先在深圳的姐姐家里过渡一段时间,平日会往返深圳和香港两地,等适应了新环境之后,她再在香港租房。

香港发展机会多,她不担心找不到工作。但薪资是一个现实的考量因素。传媒行业的工资相对较低,她打算转行,读研选择经管类或者市场类专业,就业转到金融市场,“去一座城市要做它的主流业务”。读研和工作的计划是并行的,她一边提升英语备战雅思考试,申请研究生,一边留意工作机会。

文玉注册了多个香港主流求职网站的账号,发现最大的障碍是语言关——英语和粤语。她大学考过英语六级,但已经十多年没怎么用到,如今写一份英语求职简历都费劲。至于粤语,无论是看视频还是听歌,她需要一直盯着字幕看,想要达到正常交流水准都有难度。

一位老乡告诉她,学习粤语要融入环境,可能到香港几个月就习惯了。她信心大增,根据网友的攻略下载了粤语字典和视频网站,空闲的时候学习。

她还了解到,香港雇员再培训局有很多培训课程,其中有针对新来港人士的粤语培训,根据申请人的收入不同可以减免学费。

香港雇员再培训局官网介绍,专为失业人士提供的就业挂钩课程,费用全免;非就业挂钩课程收费,如果没有收入或每月收入为1.25万港元或以下,可申请豁免缴费。

“现在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大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其他形式的生活,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如果能够承担得起成本,大家愿意去接受变化。”文玉觉得,对于社会来说,变化是一种活跃的因子,她很珍惜。

30岁+的内地人才流向香港:鸡娃不如鸡自己(组图) - 2

文玉在香港拍摄的照片

中产父母的教育焦虑

在国内,教育被中产父母视为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他们拼尽全力为下一代创造条件。美琪发现,身边申请香港人才计划的人,差不多80%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美琪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是市场营销专业2005届毕业生,从2007年开始在深圳生活,目前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平时她只需要花部分时间打理公司,其余时间在家陪伴和教育两个孩子,一个九岁,一个四岁。

今年1月13日,美琪申请“高才通计划”,两天后就获批了,“流程很简单,很容易就通过了”。她是从姐夫那里得知这项计划,而姐夫已经拿到了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

美琪申报香港人才计划主要也是为了孩子。她不想当“鸡娃”的父母,让孩子拥有较高的生活自由度,有户外玩耍和旅游的时间。但这种学习强度跟一心一意备战高考的孩子相比没有竞争力。她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能力通过普通高考考到自己的母校浙江大学。

孩子虽然还小,但她已经替他们考虑好了以后的路。孩子是美国籍,未来可能选择到欧美留学,或者通过华侨生联考回内地读书,香港可以给孩子提供双语的教育环境,距离深圳近,而且养老和医疗条件相对较好,未来可以给孩子减轻负担。

30岁+的内地人才流向香港:鸡娃不如鸡自己(组图) - 3

美琪拍摄的中环汇丰

抱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家谦,他走的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简称“优才计划”)。他坦言主要是为了孩子,“可以让娃未来多个选择”。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简称“DSE”)成绩认可度较高,可以选择海外学校就读或者面试国内的知名高校,相比高考,考试人数较少,竞争较小。

亦柯申请的也是“优才计划”,考虑的是孩子的教育。他本科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读行政管理专业,辅修金融,博士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就读。目前他在上海一家公司工作,主要从事房地产工程管理和咨询,年薪65万元左右。妻子也是博士,在三甲医院当医生。

两人育有一个儿子,孩子上的是国际幼儿园,他希望孩子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拥有香港身份可以多一重保障”。

文玉深感,当下的竞争环境已经变了。她的大儿子上了小学三年级,是体育爱好者,喜欢踢足球。每天儿子都要训练,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想躺床上休息一会再起来写作业,结果儿子直接睡着了。文玉看到儿子那么累,不忍心喊他。到了第二天清晨五六点,儿子惊醒,自动弹起来补写作业。

孩子有时候会不开心地跟文玉说,老师只重视班上那些学习最好和最调皮的孩子,而不会关注大部分处于“夹心层”的普通孩子。文玉听了这话,很失落。她想给孩子创造不一样的教育环境,香港的教育更具国际化视野和人文关怀。

文玉觉得,按照现在的情况,孩子即便再怎么努力,最多也只能考上一所普通985高校,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过着比较平淡的生活,不停为现实做出改变。“与其让孩子不断切换陌生的环境,去面对新的竞争,不如让家长先去面对。”

孟理大学毕业后一直深耕美妆行业,在上海待了将近20年,拥有上海户口,创立了自己的美妆公司,一年营收3-4亿元。她申请“高才通计划”也是为了孩子未来的教育做铺垫。

两个孩子从小就读国际学校,在孟理看来,孩子适应不了公立学校的学习环境,未来会出国留学。距离较近、华人较多的香港和新加坡进入了她的选择范围。

她在香港和新加坡中反复比较地理距离、使用语言、消费水平等因素,最终还是选择香港。因为拿新加坡身份,必须放弃中国国籍;但拿香港身份,还可以保留中国国籍。未来孩子可以凭借香港身份,通过华侨生联考考到内地比较好的大学,分数线则会低很多;或者以本地生源的资格申请香港的大学,一年学费会便宜十几万,加上香港的大学会给本地生源80%的名额,竞争相对来说没那么激烈。

今年3月份,孟理开始着手准备申请,3月8日提交材料,4月11日获批,5月初拿到香港居民身份证,整个过程很顺利。拿到证件后,她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申请过程,陆续有人跟她咨询和交流,她顺势建了一个社群,目前群里已经有300多人,其中将近200人主要关注子女教育。

“从群成员的诉求来看,60-70%的人都是以孩子教育作为出发点,年轻人则是想去香港看看发展机会。”孟理说道。

30岁+的内地人才流向香港:鸡娃不如鸡自己(组图) - 4

孟理的两个孩子

“超过14万宗申请,超过9万宗获批”

多重因素之下,内地大量高学历、高收入人才涌入香港。

日前,澎湃新闻从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了解到,香港特区政府于去年12月底推出的一系列招揽人才措施,申请非常踊跃。自2022年12月28日推出至2023年8月31日,劳工及福利局共收到超过14万宗申请,超过9万宗获批。此外,已有约5万名申请人经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抵港,仅仅八个月就已超越每年至少输入3.5万名预计留港超过12个月的人才的目标。

在各项人才入境计划中,“高才通计划”反应尤其踊跃,由推出至2023年8月31日,劳工及福利局已接获约4.6万宗申请,批出约3.5万宗申请。至于“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优化措施自2023年1月1日推出,截至8月31日已接获约4.7万宗申请,由于采取计分制,处理申请需时较长,至今超过1.2万宗申请已经获批,为计划推出以来获批宗数最多的一年。

“数字令人鼓舞,足见香港机遇处处,对全球人才仍有相当的吸引力。”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

谈及香港为何迫切需要人才,孙玉菡解释,过去三年的疫情影响了世界各地人才到港发展,香港本地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使劳动人口出现下降的趋势。面对区内和国际上的竞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公布一系列措施,更果断进取吸纳外来人才,补充和丰富香港的人才库。

除“高才通计划”外,香港人才引进计划还包括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

对比优才、专才等人才引进计划,“高才通计划”申请材料、流程更为简单,主要是个人基础证件、赴港同意书、纳税明细等,审批时间一般为四周。

“高才通计划”将符合申请资格的申请者分为三类:A类,在紧接申请前一年,全年收入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或等值外币)的人士;B类,获全球百强大学颁授学士学位、并在紧接申请前五年内累积至少三年工作经验的人士;C类,在紧接申请前五年内,获全球百强大学颁授学士学位,但工作经验少于三年的人士。其中前两类不设限额,C类申请受年度配额限制,且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分配。

在全球百强大学综合名单中,符合条件的中国内地高校有九所,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优秀人才在全球流动性非常高,并会选择流向发展机会最多的地方。”孙玉菡认为,香港拥有不少独特优势,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为人才提供庞大发展机遇及潜力。

香港特区政府在2023年最新的人才清单中,把涵盖的9个行业领域下的13项专业增加至51项专业,涵盖九个行业领域,包括商业支援;创意产业、艺术文化、表演艺术;发展及建造;环境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创新科技;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以及海事服务。

孙玉菡向澎湃新闻表示,新增的专业是香港极需要的专业人才,扩大后的人才清单有助政府吸纳更多高质素人才,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下香港成为“八大中心”的发展需要。

金融业成热门就业方向

在孟理组建的300多人社群里,大部分是申请“高才通计划”获批的,A类、B类、C类的均有。也有部分人拿到或者最近申请“优才计划”,少数人通过了专才的申请,或者持IANG(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签证。

总体来看,群里80%的人刚拿到签证,还在观望和规划的阶段,其余大概20%的人已经抵达香港,或在香港找学校和工作。约有10%的人,有欧美的永久居民身份,包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等。他们把香港作为新的目的地,距离内地近,且能享受到特区的福利。

金融业是内地人才流入香港的热门就业方向。孟理注意到,社群里大约有20-30%的人选择从事保险行业,她也打算从美妆行业跨界做保险。10年前,她在香港购买过重疾险。在她拿到香港身份之后,保险经理就立马联系她,问她要不要考虑加入保险行业。香港的保险业没有坐班要求,很多工作流程都可以网络操作,只要拉到客户,再带着客户到香港签单即可。

孟理入职的保险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针对高才、优才专门推出了入职计划,可以预付工资,每个月预付2-8万港元不等,相应也会有业绩要求,业绩越高,工资越多。如果能完成一定的业绩目标,年收入可高达100万港元。

8月份,孟理去香港办理了入职手续,公司的引进计划招揽了不少人才,她算是较早入职的,排在第三十几位。入职之后,她发现在香港从事保险业门槛较高,很多都是精英人士,硕士、博士比比皆是,跟国内的保险代理人并不一样。

她的保险经理曾是国内一家媒体公司的市场总监,7年前从上海来到香港,从事保险业,一开始是内地香港两头跑,后来干脆全职做,收入翻了10倍,现在已经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胡家禾从香港大学金融硕士毕业后便一直留港工作,从事咨询服务行业。在“高才通计划”开放申请后,她父亲的很多同学找到她咨询,他们的申请都陆续获批了。

而父亲胡兴发却比较抗拒,“拿了香港身份就意味着放弃内地的户口和养老金”。她的父亲胡兴发于1985年7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电力工程系高电压技术及设备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电力行业。

最终为了一家人团聚,胡兴发还是选择到港工作。今年3月,胡兴发申请“高才通计划”B类,提交申请后,没几天便获批了,6月拿到香港居民身份证,7月便携妻子奔赴香港“再就业”,与女儿相聚。

考虑到续签问题,年满60岁的胡兴发选择转业,受女儿影响,他计划从电力工程跨到金融行业。近期,胡兴发在学习金融知识,准备考取金融牌照,老花眼是他再学习的较大障碍。

胡兴发压力颇大,担忧无法通过考试,经常找女儿倾诉。胡佳禾鼓励他说,想在香港长期发展,需要继续努力。

30岁+的内地人才流向香港:鸡娃不如鸡自己(组图) - 5

胡兴发准备金融牌照考试

安迪也在思考要不要回香港的金融行业工作。他在美国的大学读本科,专业是金融学,2021年毕业后留美工作。为了方便跟国内的父母团聚,他在留意香港的机会,申请的“优才计划”和“高才通计划”均已获批。香港的金融行业发展较好,薪资较高,机会较多,他觉得对于从海外读完本科归国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更能适应香港的工作环境。

担忧续签问题

对于众多申请者而言,“高才通计划”获批并不算难,难的是续签,以及拿到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证。

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官网显示,申请延长逗留期限的条件是:申请人必须已获得聘用,而受聘从事的工作须通常是由学位持有人、或由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资格、经证明的专业能力及/或备有文件证明的有关经验和成就的人士担任,以及该职位的薪酬福利条件须达到市场水平。申请如获批准,申请人通常会获准以3-3年的模式在港延期逗留,而不受其他逗留条件限制。

在文玉看来,关于续签的说明比较模糊。如若不能续签,意味着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一时间难以回到原来的城市,需要重新找工作,社保、公积金面临断交。更麻烦的是,孩子的学习中断,需要重新回内地找学校。

“作为普通的打工人,我担心,风风火火辞职赴香港逐梦,最后灰头土脸回来。”文玉说道。在她身边,大多数申请获批的朋友只是把“高才通”当作加强版通行证,并没有真想把生活重心迁到香港。

美琪也坦言,身边大部分人担心的还是续签问题。由于香港的生活成本高、房价高,居住面积狭小,部分人不愿意长期在香港生活,还是留在内地,平时主要通过做自由度、灵活度较高的兼职工作,或者远程办公获得薪酬在香港缴纳个税。

很多人对于一年内应该要在香港住够多少天,获得多少年薪,以及每年缴纳多少个税才能续签并不清晰。美琪曾给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发过邮件咨询续签问题,得到的答复主要还是综合考虑行业平均薪酬标准、合理的居留时间等因素。

在孟理看来,续签没什么大问题。“高才通计划”续签主要有两条路径,要么就是在香港找一份工作,要么就是自己开创一份新事业。她为此做了三手准备:第一,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第二,入职一家保险公司;第三,计划申请“优才计划”。

孟理坦言,“高才通计划”发布后,很多人申请,但还没有续签的案例可以供参考。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自己也“打个样”,给社群的人参考。

安迪打算,如果决定回香港,就要争取拿到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这是很多人申请“优才计划”和“高才通计划”的动力。未来即便引人的政策有所调整,香港对于人才的渴求不变,他并不担忧续签的问题。

30岁+的内地人才流向香港:鸡娃不如鸡自己(组图) - 6

孟理拍摄的香港

前不久,胡兴发参加了由华科香港校友会、深圳和北京校友会联合举办的香港高才申请、续签子女教育官方解读活动。他从会上了解到,续签及永居主要的参考要素包括:不在港的区间、次数以及原因;是否在香港有惯常住所;是否受雇于香港本土公司;以及家庭主要成员(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所在地。

针对申请者们普遍担忧续签、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和购房问题,孙玉菡告诉澎湃新闻,劳工及福利局成立的“香港人才服务窗口”,专责制订针对性的策略,联系及招揽不同产业的人才,积极对外宣传香港,统筹驻外的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推广香港优势和机遇及招揽人才措施,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到港发展。此外,“香港人才服务窗口”会提供一站式的资讯及落户配套支援,处理各地人才对入境计划的查询及提供其他支援服务,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援,融入社区,以港为家。

(文中的受访者文玉、美琪、家谦、亦柯、孟理、胡家禾、胡兴发、安迪均为化名)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王子韬
-王子韬 2023-10-19 回复
去多了就不值钱了
吉吉木--
吉吉木-- 2023-10-19 回复
香港的教育福利真是让人眼红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