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2.7°C-15.1°C
澳元 : 人民币=4.84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健康话题41:目光短浅? 谈近视及预防

2022-12-29 来源: Health&我们 评论0条

健康话题41:目光短浅? 谈近视及预防 - 1

今日墨尔本读者专享福利 - 点击链接前往Health&官网领取Health&免费会员,阅读更多预防医学相关资讯    

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戴上了眼镜。虽说戴眼镜是为了矫正近视,但这也给日常生活多少都带来不便,深度近视也可能出现并发症。今天的健康加(Health&)来谈谈近视眼及其预防。

什么是近视眼?

近视(short-sightedness, myopia)是一种很常见的眼睛疾病,表现是看近处清楚,看远处模糊。它是因为眼球或眼睛某部分变形造成的光线在眼内折射聚焦不准确。

健康话题41:目光短浅? 谈近视及预防 - 2

近视眼的流行病学

近视在全球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世界人口中27%近视,2.8%的人高度近视[1]。某些国家、尤其在城市环境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已经达到流行病的程度。

也许人们有个印象,亚洲人或华人戴眼镜的情况,要比西方人或非洲裔人要多。这个印象是不是得到科研证实呢?是的,近视的确与种族有关,15岁时近视比例在东亚人中是最高的,达69%,(东亚是地理概念,指中国、日本、韩国和日本、蒙古等)。非洲黑人最低,仅为5.5%。近十年来,近视眼患病率在白种人中变化很小,但在东亚人中增加了23%[2]。除了种族,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城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是农村的2.6倍,提示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

与40年前相比,儿童初发近视的年龄明显提前了,1983年的平均初发年龄是11岁,而到现在平均初发年龄是8岁。

澳大利亚是多元文化国家,2007-2017这十年间,近视的流行率稍有增长,从22%增加到25%[3]。预计到2050年,澳大利亚人有55%的人近视[1]。

中国是近视的“重灾区”,在中国大陆的小学毕业生中有80%近视,10-20%的小学毕业生高度近视[4]。虽然中小学普遍做眼保健操,但没有证据说明这个活动能降低近视流行率。研究表明,女学生近视多于男学生;那些每天户外活动少于1个小时,每天做作业超过3个小时,每天看电视超过3个小时,每天玩电子游戏超过1个小时的学生,近视风险均较高[5]。另有中国学者对南京的大学生近视流行率做了调查,情况更加严重,87%的大学生近视,男学生86%,女学生88%[6]。这些研究也同时发现父母亲近视是学生近视的风险因素,与其他国家研究结果一致。

中国和美国的研究者发现,COVID-19疫情期间6-8岁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比疫情前增加了1.4倍[7]。在中国香港的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6-8岁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从疫情前的15-17%增长到疫情后的26-28%[8]。这似乎与居家隔离上网课有关,但其因果关系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健康话题41:目光短浅? 谈近视及预防 - 3

为什么会有近视眼

近视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不过可以归结为遗传和后天两大类可能的原因。遗传原因的依据,是发现近视眼通常在家庭内聚集,父亲或母亲有近视的,孩子也有近视的可能性比较大,父母两人都是近视眼的,孩子近视的风险更大。然而,近视不能算成遗传病,至少我们还没有确定它的遗传学基础。

后天因素包括用眼习惯和环境条件。每天花大量时间持续地注视比较近的物体(比如看电脑屏幕,看手机)的儿童和学生,患近视的可能性比较大。长期在人工光源下阅读、或室内亮度不足、或缺乏在自然光线下活动,都会增加近视的可能。

从眼睛的生理解剖学上看,近视人的眼球形状是前后长的椭圆型,或者眼睛前面的透明部分(角膜)的弧度太大。这可能是因为长期近距离用眼,眼球周围肌肉拉伸造成的,物体的影像进入眼球后无法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靠前的地方(屈光不正)。无法聚焦在眼球内正确位置上,使得我们看东西模糊[9]。

近视眼的影响

近视眼最普遍的影响,是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方便。如果近视不加矫正,则会影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影响日常活动(如某些体育活动)。因为看远处模糊,所以可能造成安全问题,特别是开车时。明确诊断近视但开车不戴眼镜,则属于违规行为。另外,配眼镜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非常严重的高度近视会造成视网膜的损伤和脱落,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治疗,避免造成失明[9]。如果眼前突然出现很多漂浮物、单眼或双眼出现闪光、或者视野出现窗帘状阴影,这是视网膜脱落的迹象,它是近视极为罕见的并发症,应该及时就医[10]。近视也会增加青光眼、白内障、黄斑病变的风险[10]。

健康话题41:目光短浅? 谈近视及预防 - 4

近视眼的征象

个人自己会感觉到视力上的问题,比如看不到远处的物体,或者远处的物体显得模糊,需要眯缝眼睛或者部分地闭上眼睛才能看得清楚,看东西时间长后感到头痛,坐在车里难以看清车外周围的物体和人,在夜间看东西更困难,特别是夜间看路标。

身旁的人(家长、老师和同学)也可能观察到孩子的变化。比如经常眯缝眼看东西,经常眨眼,经常揉眼睛,看不清老师讲台前的的文字或图片,在教室里喜欢坐在前面,在家看电视总要凑近电视机,走的比较近才认出对面的人等。

近视可能不是突然出现的,有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因此早期的近视眼可能被忽视。也有人错误地认为“远处的东西就应该是看起来模糊的”,从而没有意识到已经有近视的逐渐形成。

怎样诊断和治疗近视眼

诊断近视是很容易的,是通过大家知道的视力表。全科医生、验光师和眼科医生都可以做出诊断。首先是年龄上的提示,近视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期加重,因此这个年龄段的人如果出现看东西模糊的现象,就应该想到要做视力检查。

戴眼镜是最普遍、简便和安全的矫正视力方法。有些人为了美观或职业的需要,可以选择戴隐形眼镜(角膜镜)。另外还有激光手术和注入人工晶体的方法。

近视会不会恢复或自愈?对已经形成的近视,可以通过各种控制措施延缓近视发展进程,避免更深度的近视。

有些人担心“戴上眼镜就摘不下来了”,不愿意及时佩戴眼镜。不过通过及时戴眼镜矫正,可以明显缓解眼睛疲劳,并减缓进一步发展。

怎样预防近视眼

用眼健康:连续阅读30分钟后休息一下,并每天进行至少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可减少近视度数[6]。每天的限制屏幕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对孩子的用眼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可以教孩子一些小技巧,比如把屏幕、手机、书本放到手臂长度的距离处。如果电脑和手机都可以也读同样的内容,应该尽量使用电脑或更大的屏幕。

定期检查眼睛:家长和学校都可以安排学生的眼睛年检。商业中心随处可见眼镜店,配镜师就可以很快地给孩子检查视力。学校集中组织眼睛检查也是不错的安排。

更好的阅读环境:良好的照明,不要在黑暗房间里阅读,即便是看有亮光的电视、电脑和手机,也需要房间有足够的照明。

经常户外活动:研究结果表明,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越长,患近视的可能性越小。而更长的室内学习和私人辅导时间,会有更大的近视可能性。

配镜矫正视力:及时配眼镜,可以预防近视继续发展成深度近视。配镜后仍需要每年检查视力,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镜片。

请前往👉关注健康加(Health&)

点击右上方中文标记,前往中文网站获得更多的预防知识和专业指导,

让我们更加健康。

任何有关健康加(Health&)的疑问

欢迎联系

Hui Yang 

hui.yang@sonoahealth.com

Sonoa Health 首席公共卫生官

本文作者为Sonoa Health 首席公共卫生官杨辉教授

参考文献

1. CooperVisio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hild myopia report - a fcus on future management Available from: https://www.childmyopia.com/wp-content/uploads/COO0678-Myopia-Report_FA-WEB-SINGLES.pdf.

2. Rudnicka, A.R., et al., Global variations and time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myop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quantitative meta-analysis: implications for aetiology and early prevention. Br J Ophthalmol, 2016. 100(7): p. 882-890.

3. AIHW. Eye Health 2021  [cited 2022 12 Dec]; Available from: https://www.aihw.gov.au/reports/phe/260-1/eye-health/contents/new#Refractive-error.

4. Morgan, I.G. and C.L. Jan, China Turns to School Reform to Control the Myopia Epidemic: A Narrative Review. Asia Pac J Ophthalmol (Phila), 2022. 11(1): p. 27-35.

5. Xie, Z., et al.,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mong primary students in Chongqing: multilevel modeling. BMC Ophthalmol, 2020. 20(1): p. 146.

6. Huang, L.,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t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Nanjing: A cross-sectional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19. 98(10): p. e14777.

7. Wang, J., et al., Progression of Myopia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fter COVID-19 Home Confinement. JAMA Ophthalmol, 2021. 139(3): p. 293-300.

8. BMJ. Rse in childhood short-sightedness may be linked to pandemic, suggests Hong Kong study 2021; Available from: https://www.bmj.com/company/newsroom/rise-in-childhood-short-sightedness-may-be-linked-to-pandemic-suggests-hong-kong-study/.

9. Health,, B. Short-sightedness. 2022  [cited 2022 12 Dec]; Available from: https://www.betterhealth.vic.gov.au/health/conditionsandtreatments/short-sightedness.

10. Mayo Clinic. Nearsightedness. 2022  [cited 2022 12 Dec]; Available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nearsightedness/symptoms-causes/syc-20375556#:~:text=Nearsightedness%20(myopia)%20is%20a%20common,to%20bend%20(refract)%20inaccurately.

关键词: Health健康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