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18.1°C-20.4°C
澳元 : 人民币=4.82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2022-03-08 来源: 最华人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最近,两会新闻发言人的一句话,上了热搜——

中国是世界上防疫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1

网友们的评论里,出现了两种观点。

大多数人觉得,应该把“之一”去掉。

“真的是太谦虚了,自信点,没有之一。”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2

但也有很多网友提出质疑:疫情是控制住了,但这样严格的政策是否合理?

动不动就封闭、隔离,到哪儿都得扫健康码、戴口罩,出现一例感染者就草木皆兵……

为了对付新冠病毒,我们做的是不是有点过了?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3

现在,很多西方国家都已经趋向“躺平”,爱咋咋地了,为啥我们还非得这么严防死守?有必要吗?啥时候是个头啊?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4

有这样念头的小伙伴,如果看了香港这第五波疫情,相信就又可以坚定“严防死守”的信念了。

大家都知道,最近香港新冠疫情急剧恶化,每天都有三五万人确诊,局面完全超出我们想象。

而这也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清清楚楚看到了,如果内地放弃“动态清零”,结果会怎样。

01

先来看一组数据:

3月3日,香港新增确诊5.6万例,144名患者离世。

3月4日,香港新增确诊5.2万,136人死于新冠。

3月5 日,香港新增3.7万,再多150名病人死亡。

3月6日,香港新增3.1万,再多153名病人死亡。

截至今天,香港本轮疫情已经累计45.8万人感染,1794例死亡。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5

香港疫情,从来没有如此严重过。

要知道之前几波,单日新增破百都很少。

这一次到底怎么回事?

我们从头说起。

香港这一波疫情的起源,大概要追溯到两个月前。

2021年12月20日,一位43岁的巴基斯坦主妇来到香港,在香港海景丝丽酒店隔离。

她的隔壁,住着一个尼泊尔男人,他后来被确诊是奥密克戎阳性。

巴基斯坦主妇被感染了。

这家酒店那次一共有6个人感染,专家说应该是“空气流通”,把病毒从一个房间带到另一个房间的。

1月10日,巴基斯坦主妇离开酒店回了家,很快把病毒传染给丈夫。

她丈夫又出去工作,与一名女清洁工接触,传染了她。

奥密克戎就此流入社区。

而这只是香港本轮疫情的传播链之一。

还有一个链条,源自国泰航空公司的员工。

12月24日,有机组人员从国外回来,按照规定,要居家隔离三天。

但他第二天就跑出去逛街,并和亲友聚餐,结果引发群体感染。

与此同时,还有一条“小仓鼠传播链”。

1月,香港一家宠物店的女店员,被发现感染新冠。

随后,一名曾去过这家宠物店的女顾客和丈夫也初步确诊。

而检测发现,该宠物店里的仓鼠,是新冠阳性。

很难说还有没有其他的感染源。

因为香港疫情管控相对宽松,所以这一波疫情的起源,已经无从确定。

更大的可能,是多个链条同时并进,导致了现在的大爆发。

02

不但起源不清晰,溯源也不清晰。

香港疫情通报,通常是“发现确诊病例,但源头不明”。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6

其实按照内地的做法,一旦发现“不明源头确诊者”,肯定是要很紧张地追溯行程轨迹、隔离密接者、封控所在小区、附近人群大面积核酸检测……

但香港的防疫政策要宽松很多,不会采取这么严格的措施。

关键市民也不是特别配合,"封城”“禁足”“全民检测”都不好实现。

疫情之初大家还比较重视,轻症患者都要去医院治疗和隔离。

但后来因为奥密克戎症状轻,有一些人就直接居家治疗了。

所以以前出现零星的感染者,倒还好。

而这一次源头比较多,感染的又是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BA.2变异株,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疫情一下子失控了。

虽然奥密克戎大多数是轻症,可一旦出现大量感染者,还是会有很多重症需要住院治疗。

香港医疗条件其实很好,但也架不住一天几万人感染啊。

在这波凶猛的疫情中,香港的医疗系统其实短短几周就被击穿了。

早在半个月前,医院就已经爆满了。

走廊里满满当当都是病人,病床不够用,有人直接躺在了担架或者帆布床上。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7

还有很多人连走廊都住不进,不得已躺在医院室外。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8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9

大批患者滞留在社区,接受救治。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10
因医疗资源有限被迫在外救治的香港居民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11

除了医院,隔离设施也供不应求。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表示:

“无法将全民检测中找到的确诊患者全部都送去隔离设施,抗疫要讲现实。”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12

很多症状不重的感染者住不进医院,也没有官方隔离设施,就只能在家中隔离了。

而香港的住房条件大家也知道,寸土寸金的地方,大家的房子都很小,六十平米都是豪宅。

曾经有部纪录片,拍一对香港情侣。

他们租住的房子只有9平方米。

整个屋子里只有一个洗菜台,旁边就是马桶,而转个身,就是睡觉的床。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13

在这样密闭狭小的房子里,一旦家里有一个人感染新冠,其他家人其实很难幸免。

同时,这次香港的很多人员密集机构相继被病毒攻陷。

全香港有72%的养老机构、60%的残疾院舍,都发生感染。

连监狱也爆发疫情,数千名囚犯感染。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14

病毒学家常荣山形容:

香港疫情就像洪水冲坝一样,现在已经“透水”了。

而很多香港市民为了保平安,奔向了隔壁深圳。

深圳现在也是压力山大,瑟瑟发抖。

由于疫情形势严峻,香港幼儿园和中小学,3月7日就要开始放暑假了。

冬天好像才刚过完,暑假就来了,也是挺突然的。

但是跟命比起来,别的也不重要了。

香港这一轮疫情,已经有45万人感染,近1800人死于新冠。

逝者大多数是老人,最大的已经108岁。

老人熬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沧桑,最终却颤巍巍地倒在了新冠病毒的魔爪下,实在令人唏嘘。

当然,不要以为只有老人才会中招。

这一波香港疫情里,因感染新冠去世的还有孩子:11个月大的,3岁的,4岁的……

他们可能一出生就是新冠肆虐的世界,最后又因为被新冠击中,憾然离世。

他们短短的一生,都不知道我们人类正常的生活什么样。

03

香港本轮疫情大爆发,还有一个原因:疫苗接种率偏低。

有些媒体夸大了疫苗的副作用,导致很多香港市民过度担心,不肯打疫苗。

同时,当地民众的防疫意识,受西方影响较大。

尤其是有些国家躺平的“病毒共存”模式,更让很多香港民众觉得,疫情不过是“大号流感”,不必紧张。

有数据显示,香港完成新冠疫苗完整接种的人口比例只有69%。

低于内地的85%,也低于日本的80%。

这也是造成香港这波疫情,死亡率比较高的原因。

为了鼓励居民打疫苗,香港甚至出台过“打疫苗送千万豪宅”的抽奖政策。

只要去打新冠疫苗,可能抽到酒店住宿、机票、购物礼券、名表、价值超千万的豪宅……

比内地送纸巾送鸡蛋的力度可大多了。

但香港民众打疫苗的热情,还是不高。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15
资料图/香港经济日报

其实除了打疫苗,市民日常的防疫意识也不是很强。

香港政府曾宣布自1月7日起,实行收紧社交距离政策,餐厅晚上6时起禁止堂食。

结果6日晚上,很多香港市民为了“享受最后一夜”,纷纷外出聚餐、看电影。

多家餐馆爆满,电影票一票难求……

总之,大家日常的放松、政府策略的宽松、人口高度集中、老年人比例高……种种因素叠加一起,让新冠病毒在香港钻了大空子。

根据香港大学医学院数学模型预测:

香港疫情将在未来一周左右达到顶峰,预计每天最多感染超过18万人。

到第五波疫情结束时,最多将有430万人感染。

香港的总人口是749万。

就是说大约58%将感染新冠病毒。

想想真挺可怕。

而就算不达到最高值,以现在的单日新增算一算——

一个不足800万人口的城市,每天新增3万—5万病例。

意味着每天有大约0.5%的人被感染。

这个比例,放大到全中国的的话,我们14亿人,大约每天就会有将近700万人感染。

试想,香港疫情告急,内地还可以派专家、派医疗队伍、送肉送菜,大力支援。

但要是整个中国都陷入疫情,怎么办?

04

所以这一次香港疫情,还是给我们敲了警钟。

不能掉以轻心啊。

有些国家医疗条件好,也更豁得出去,躺平也就躺平了。

而我们目前还是无法做到“与病毒共存”。

内地和香港民众差不多,基本都是无免疫的群体,绝大部分人都没接触过任何新冠病毒,一旦允许病毒进来,我们肯定招架不住。

而内地的医疗条件还远远不如香港,到时候医院估计分分钟爆满。

疫情告急,香港45万人确诊,每天超百人死亡,最小逝者才11个月(组图) - 16

那我们以后怎么办呢?

相当一段时间内可能还是“动态清零”。

然后慢慢等。

新冠病毒出现这几年,其实自己也在更新换代。

从原始毒株,到德尔塔,到奥密克戎……隔一段时间,一种毒株就会取代另一种。

我们人类打不败德尔塔,但奥密克戎可以。

而且总的来说,新病毒的传播力会越来越强,毒性会越来越弱。

所以我们好像可以期待新冠病毒越来越温和,最后像流感一样存于世间。

虽然依然不是个好东西,但至少不用我们那么严防死守了。

不过病毒什么时候才能更新到这样?甚至能不能到这一天?谁也不知道,谁也控制不了。

因为有时它也不按套路发展。

比如有研究显示,这次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BA.2,就比它的上一代奥密克戎传播力强了30%,但毒性并未减弱。

所以未来会怎样,真是很难说。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善結仁義
善結仁義 2022-03-08 回复
我怀疑北京帮香港快速扩大检测能力其目的之一就是防止淋症瞒报。 近几年香港这个反面教材当的真不赖
不是叉bs
不是叉bs 2022-03-08 回复
必须动态清零,严格防疫措施,这是多少人的生命换来的经验
taotaotaotao
taotaotaotao 2022-03-08 回复
港人不仅给自己上了一课,也给全国人民上了一课:一句话,学西方的不行。
JoYciE_NG
JoYciE_NG 2022-03-08 回复
如何做到精细化防控才是最终归宿!
jiawei--414
jiawei--414 2022-03-08 回复
疫情早日过去,恢复正常平和的日子。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