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22.7°C-26.1°C
澳元 : 人民币=4.83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习近平将出席美国全球气候视像峰会,中美“气候外交”能走多远(组图)

2021-04-22 来源: BBC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美国总统拜登将于4月22至23日召开为期两天的全球气候视像峰会,邀请了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已确认出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召开前一日宣布以视像方式出席峰会,并发表讲话。

习近平将出席美国全球气候视像峰会,中美“气候外交”能走多远(组图) - 1
资料图片

美国和中国两个碳排放大国如何行动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危机至关重要,而两国目前正陷紧张关系,虽然几天前发布联合声明并强调共识,但如何进一步合作,以及“气候外交”如何撬动双边关系,是本次峰会的焦点。

此次气候峰会是今年全球气候政治进程的重要节点,各个国家的气候谈判专员将讨论如何进一步提升减排行动力等,为11月1至12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做准备。

中国出席峰会背后的考量

中国官员曾多次在回应媒体询问时表示,已经收到与会邀请,正在积极研究是否出席。在峰会即将召开的前一日,北京才宣布习近平将出席。

分析认为,中国陷入尴尬境地,在决定出席之前经历了多番考量。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驻北京全球政策顾问李硕对BBC中文说,中国在过去10年里不断改善及优化在气候方面的国际评价,已经出现一种有关“气候领导力”的论述。而在重要国际议题上,气候问题是少有的、可能令中国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议题,因此对于如何巩固和保持这种趋势,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就在上周,美国派出气候问题特使克里(John Kerry)访华,与中国发表联合声明。虽然美中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存在本质差异,过去两年中在外交、贸易、科技等多个领域持续交恶,甚至互关领事馆,但这一声明被广泛认为是美中两国在气候领域合作的积极信号。

东亚国际关系学者林泉忠认同这一声明带来的的正面效果,他对BBC中文说,“没有凸显双方存在的严重分歧。”他认为,即将召开的气候峰会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机,“是中国能否展现大国风范的重要考验。”

林泉忠说,美国正在推进气候议题的进程,克里此前访华算是对中国“诚意十足”的邀请,希望中国可以积极配合。如果不出席峰会,就会向外界传递与美国敌对的信号。

他还说,习近平出席峰会显示,即便中国承认中美关系存在很大分歧,但在气候方面还是可以合作,并且有利于中国对外传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不过,由于美国是本次气候峰会的召集人,中国出席也意味着承认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林泉忠说。

美国上任总统特朗普退出了明确全球碳排放上限的《巴黎协议》,拜登就任第一天便重新加入了该协议。华盛顿在本周重申,应对气候变化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优先考虑。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星期一(4月19日)表示,“如果我们不能领导可再生能源革命,难以想象美国能赢得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

在周二(4月20日)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以视频发表演讲时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他强调, “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番在中国主场论坛上的讲话似乎回应了中国在决定参与气候峰会的多种考量。

习近平将出席美国全球气候视像峰会,中美“气候外交”能走多远(组图) - 2
中国严重依赖煤炭行业提供就业,并将其作为一种能源来源。

国际压力与主观决定

有分析认为,中国此次决定参与气候峰会,是多方压力的结果。不过,中国似乎在摆脱这种论述,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主观要做的事。

就在克里访华之际,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与日本首相菅义伟会谈。这是拜登上任以来首位会晤的外国领导人,双方随后发表联合声明,被认为向中国释放战略信号,即美国将致力于重新巩固美日同盟核心,并同时促成美日澳印四国统一战线,以对应中国的全方位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问题是美日会晤的一个重要成果。

根据美日联合声明,美日启动了气候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有三个支柱,即执行《巴黎协定》和实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部署和创新;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太平洋地区,支持脱碳努力。

林泉忠认为,美国希望日本作为亚洲的领导者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而不仅仅是配合的角色;而日本也意识到气候问题的严重性,相信会尽可能调整计划,降低碳排放。

“日本愿意提高减排速度,是给亚洲各国做表率”,林泉忠说,“这会给中国带来很大压力,如果中国继续消极应对气候问题,就不利于维持世界大国的地位。”

习近平将出席美国全球气候视像峰会,中美“气候外交”能走多远(组图) - 3
美国总统拜登4月16日在白宫会晤日本首相菅义伟。

绿色和平的李硕认同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力,他说,如何在这种压力下保持独立性,也是中国参会的一个重要考虑。

“中国释放了比以往更强的信号,即中国不会屈从于任何国家,就算履行更强的气候行动,也不是因为屈从于压力而做。” 李硕说。

下一步计划

预计拜登政府将在本次气候峰会后宣布美国最新的减排目标,这将比巴黎气候协议更宏大。巴黎气候协议旨在将全球年均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摄氏度以内,科学家认为这一目标应继续提升,至1.5摄氏度以内。

外界关注中国是否将在本次峰会上做出更多承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五(4月16日)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的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上再次表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去年9月份,习近平亦在联合国大会上作出有关表示。

这一承诺意味着在政策上实现结构性改变,但尚未实施。《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起草一份气候路线图。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近日在美联社专访中说,中国力争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很不容易。有些国家要求我们把时限再提前,这不现实。”

乐玉成重申,中国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不应该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承担同样的减排负担。

分析认为,乐玉成的访问意味着中国在为做出更多承诺设定底线。

林泉忠说,这是北京在气候峰会召开之前向华盛顿投递“软钉子”,“先提出中国的观点做出铺排,让拜登政府有所准备”。

他说,不应对中国在气候峰会上的表现有过高期待,中国“既不会给(美国)太多面子,又不会让自己下不了台。”

李硕认为,鉴于中国目前国内经济条件已经成熟,中国或有可能在去年承诺的基础上做出更进一步的承诺,其中,减少煤炭使用和设定碳排放总量目标是首当其冲的考虑。

中国一直严重依赖煤炭行业提供就业,并将其作为一种能源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煤炭消费量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不过,根据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CA)首席分析师劳里·梅利维尔塔(Lauri Myllyvirta)分析,中国在2020年的碳排放总量比上年高出1.5%。他说,如果想在2060年前落实“碳中和”承诺,那么碳排放必须在达峰后迅速下降。

中国目前有1058个煤电站,超过世界总量的一半。英国环境事务智库TransitionZero在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中国要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必须现在就采取激进行动。报告撰写人表示,中国必须在十年内关闭588个燃煤发电站,才能达到该国承诺的目标。

李硕说,总体来说,目前中国燃煤电厂的利用率在50%以下,不可能再建新电厂,因此减少煤炭和碳排放总量符合中国的经济和环境利益,同时也会令中国更好的兑现去年已经做出的国际承诺。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FCCP
FCCP 2021-04-22 回复
做戏而已,谁也管不到谁,根本不用谈!
劳Billion
劳Billion 2021-04-22 回复
要减排,全球按人均减排,不能按国家总量减排。
Chens花心
Chens花心 2021-04-22 回复
请这种砖家多去劝劝美欧吧
Xiner
Xiner 2021-04-22 回复
气候变化,关系全球!
辣子安
辣子安 2021-04-22 回复
中、法、德合作很有必要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